[发明专利]前列腺扩张导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54817.8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平;邵钦蓉;周文;刘炳辉;王裕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钦蓉;张一平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12;A61M3/02;A61M29/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慧忠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列腺 扩张 导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10),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12)和导管头部(13),所述导管(10)还包括三个连通管,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其中,三个连通管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12)内部,三个连通管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17)、第二出液口(18)和第三出液口(19)连通,并且三个连通管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12)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12)的外部。根据本发明的前列腺扩张导管,能够用于构造四腔三囊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在中老年人群中,患前列腺增生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这种老年性疾病亦将出现大幅度递增的趋势。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为:男性外尿道的周围紧裹着一层细密的软组织,这层软组织即为前列腺,随着年龄增长,这层软组织的细密程度变化,逐渐疏松,导致前列腺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厚,由于前列腺层的外围受肌体组织包裹,增厚的软组织体无法向外扩张,只能向内发展,这就导致前列腺增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压迫尿道。因此处于这段位的尿道,因前列腺的增生,将会变得狭窄,由此影响排尿,甚至产生排尿困难问题。严重时,可能致使患者多日无法排尿,十分痛苦。
而对该疾病的治疗,现阶段比较好的措施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手术治疗法,这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虽能解决患者的病痛,但费用高、治疗过程患者需承受手术之苦,需要使用大量中、西药物进行麻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等,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等问题。患者也可以选择去医院导尿,以缓解痛苦,但导尿次数过多会促使尿道内壁形成炎症,多数患者最终不得不选择外科手术,将前列腺切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或至少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痛楚的医疗器械元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前列腺扩张导管组件的前列腺扩张导管,以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疾患。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前列腺扩张导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前列腺扩张导管,包括一体设置的纵向延伸部和导管头部,所述导管还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
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
其中,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纵向延伸部内部,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连通,并且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各自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纵向延伸部的壁面延伸到纵向延伸部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纵向延伸部、导管头部、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构成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嵌入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纵向位置两两不同,并且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周向位置两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沿纵向延伸部的圆周均匀分布,即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一出液口与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第二出液口与第三出液口在纵向延伸部的壁面上的圆周角为12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钦蓉;张一平,未经邵钦蓉;张一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4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