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097.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建;陈奕州;陶杰;吴军强;赵巧义;张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02 | 分类号: | B27N3/02;B27N3/10;B27N3/18;B27N3/20;B27N1/02;B27L1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李秋红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树脂 再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的主要原料组成为:竹木人造板砂光粉再制刨花40~60份、农作物秸秆刨花20~30份和生物质树脂胶20~50份;
所述竹木人造板砂光粉再制刨花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a、所采用的砂光粉为使用杨木、桉木、松木、杂木和竹子中的至少一种制备人造板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砂光粉;
b、将步骤a所述的砂光粉置于滚筒式拌胶机中进行均匀加水调质,使砂光粉含水率达到10~15%;
c、将步骤b所得砂光粉输送至储粉仓中进行水分平衡,平衡时间为2~4h;
d、步骤c平衡后的砂光粉通过立式环模木屑颗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经双鼓轮刨片机进行刨片;然后通过振动筛进行筛分,长度<3mm的碎料作为制备再生板表层原料使用,长度≥3mm的大片刨片作为制备再生板芯层原料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刨花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首先将农作物秸秆除去枝丫和表皮绒毛,浸泡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按照质量比1:1配制的混合水溶液中,混合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4%,浸泡时间为24~48h;浸泡后进行离心脱水,然后通过太阳能干燥机干燥至含水率≤7%,利用锤式粉碎机粉碎成农作物秸秆刨花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为棉杆、大豆秸秆、豌豆秸秆、蚕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树脂胶由A型生物质树脂胶和B型生物质树脂胶两种组成;
以重量份表示,所述A型生物质树脂胶的原料组成为:脱脂植物蛋白粉10~30份、动物蛋白粉0.2~0.5份、改性剂5~20份、聚合剂1~5份、消泡剂0.01~0.05份和水60~80份;
以重量份表示,所述B型生物质树脂胶的原料组成为:脱脂植物蛋白粉10~30份、改性聚酰胺树脂5~30份、消泡剂0.1~0.5份和水50~7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生物质树脂胶的原料组成中采用的脱脂植物蛋白粉为脱脂豆粕粉、小麦蛋白粉、脱脂油桐籽粉、菜籽蛋白粉、棉籽蛋白粉和花生蛋白粉中的至少两种;
所述动物蛋白粉为鱼粉、脱脂血粉、干酪素、脱脂骨蛋白粉和羽毛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改性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钙、三(2-羧乙基)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双缩脲、磷酸脲和盐酸胍中的至少两种;
所述聚合剂为聚碳化二亚胺、甲基丙烯酸丁酯、丁二酸酐、戊二酸酐、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羟甲基丙烷-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和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辛基磷酸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和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生物质树脂胶的原料组成中采用的脱脂植物蛋白粉为低温脱脂豆粕粉、菜籽蛋白粉、棉籽蛋白粉、花生蛋白粉和豌豆蛋白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改性聚酰胺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酰胺、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聚碳酸酯改性聚酰胺和木质素环氧树脂复合改性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消泡剂为二甲胺聚醚改性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聚醚聚硅氧烷季铵盐和聚醚改性硅氧烷甜菜碱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0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并网模块化接入装置
- 下一篇: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垃圾车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