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2629.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林;房霆宸;赵一鸣;左俊卿;梅坤;陈渊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9/14 | 分类号: | B66C9/14;B66C13/04;B66C1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性 多维 度调姿 预制构件 集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及方法,通过采用中央控制系统、起吊框架梁、移动吊梁、移动吊梁小车以及移动吊具,起吊框架梁是由两根横向框架梁和两根纵向框架梁连接组成,移动吊梁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横向框架梁枢轴连接,移动吊梁的另一端安装于移动吊梁小车上,移动吊梁小车沿着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时能够带动移动吊梁绕着转动,移动吊具能够沿着移动吊梁移动,移动吊具和移动吊梁在中央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可使被吊预制构件集群的吊点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以及竖直方向移动,从而综合实现了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的多维度立体化调姿,避免了现场拼装人员人工调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就位精度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仍是高耗能、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对环境和建筑产品需求与建筑行业现状的矛盾日益尖锐,建筑工业化、标准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机械自动化、产业化变得愈发刻不容缓。建筑工业化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可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是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预制构件现场装配施工的建筑工业化建造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预制构件起吊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安全、快速、精确的构件起吊施工是实现建筑工程高效施工的基础。
一般来说,预制构件分为线型(如预制梁)、面型(如预制楼板)、以及异型。预制构件集群是指几个预制构件组装后的整体起吊。一般预制梁需要2个吊点;预制楼板需要4个~6个吊点;异型以及预制构件集群所需要的吊点就更多了。
而现阶段,预制构件现场吊装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1)单构件吊运,拼装效率低。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时,大都采用单个构件起吊后运至指定位置进行拼装,施工效率低,阻碍并降低了现场施工的流水节拍;(2)起吊装置笨重,吊具适应性差。目前工程中常用的起吊装置受到现场周边吊具和预制构件本身质量和类型的影响,在吊装施工过程中需不定时更换吊具,且吊具装置相对笨重,使得吊装作业效率低下,拖慢工程建造进度。(3)吊装人工调姿,危险因素多。在预制构件起吊至拼装位置上方时,由于传统吊具并不能进行姿态控制调整,故在构件进行就位前均由现场拼装人员进行人工调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就位精度难以控制,拼装难度较大,耗时长。
因此,开发出一套具有适用广泛、姿态自动控制调整、高效集群多构件的起吊工装系统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和设备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姿态控制调整和高效集群多构件起吊,且适用广泛,解决了目前预制构件起吊效率低、施工风险较大、适应性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起吊框架梁、移动吊梁、移动吊梁小车以及用于起吊预制构件或者预制构件集群的吊点的移动吊具,所述起吊框架梁是由两根横向框架梁和两根纵向框架梁连接组成的平面矩形框架,所述移动吊梁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横向框架梁枢轴连接,所述移动吊梁的另一端安装于移动吊梁小车上,所述移动吊梁小车能够沿着所述移动吊梁移动,所述移动吊梁小车设置于另一根横向框架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所述移动吊梁小车沿着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时能够相对所述移动吊梁移动并且能够带动移动吊梁绕着移动吊梁与所述一根横向框架梁的枢轴连接处转动,所述移动吊具设置于所述移动吊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移动吊梁移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移动吊具的起吊高度以及移动吊具在移动吊梁上的位置,并且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控制移动吊梁小车在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的位置来调节移动吊梁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2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荧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充氢的控制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