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印楝素的杀虫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2022.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沈英;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英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7/34;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秦丽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印楝素 杀虫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叔肟虫脲和印楝素,叔肟虫脲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20:1~1:5。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防治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效果,在药效提高的情况下减少活性成分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防治害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楝素,是从印楝种子中分离的一种高效化合物,对许多种昆虫具高效的拒食、胃毒、触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的内分泌,作用靶标为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前胸腺等。
叔肟虫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效杀虫剂(开发代号NK-17)。中国专利CN1891686A公开了叔肟虫脲具有优越的、范围更宽的杀虫、杀螨和杀卵活性,能用于防治鳞翅目类、鞘翅目类、双翅目类、直翅目类以及同翅目类害虫,尤其适合于防治鳞翅目类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叔肟虫脲和印楝素,叔肟虫脲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20:1~1:5。
优选的,叔肟虫脲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1~1:1。
更优选的,叔肟虫脲和印楝素的质量比为5:1或3:1。
上述组合物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
其中,所述害虫包括甜菜夜蛾。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处理所有植物和植物部分。此处植物可以理解为所有植物以及植物群落如需要和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或农作物(包括自然长出的农作物)。农作物可以是通过常规植物育种和优化方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或上述方法的结合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以及包括可获得或不能获得植物品种法保护的植物品种。植物的部分应理解为植物的所有地上和地下部分以及器官,如茎、叶、花和根,可提及的实例为叶片、针叶、叶柄、树干、花、子实体、果实、种子、根、块茎和根状茎。植物各部分还包括收获的植物以及无性和有性繁殖材料,例如插条、块茎、根状茎、压枝和种子。
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进行植物和植物部分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常规处理方法直接施用或将化合物作用于它们的环境、栖息地或贮藏区进行处理,例如浸渍、喷雾、熏蒸、弥雾、撒播、刷涂以及在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一层或多层包衣。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被转化成为常规制剂如溶液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粉剂、细粉剂、糊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浓悬浮乳剂等。
这些制剂是以已知方法制备的,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组合与增量剂,即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混合而生产,制剂中任选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发泡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防治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效果,在药效提高的情况下减少活性成分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防治害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决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常规生物测定的方法,以甜菜夜蛾2龄幼虫为试验对象,测定叔肟虫脲和印楝素的联合毒力。
毒力评判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以CTC值评判两种药剂的联合毒力作用。CTC值小于80为拮抗作用,大于120为增效作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试验结果如下:
表1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英,未经沈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2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电微泵
- 下一篇: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