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1780.3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2 | 分类号: | B60L53/122;B60L5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充电系统,分为供电端和接收端,在所述供电端包括:电源、至少一个发射线圈、供电端工作电路和第一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发射线圈数量相同,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一个所述发射线圈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供电端工作电路信号联通;所述供电端工作电路联通在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和电源之间,使电源有选择地向发射线圈供电;在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端工作电路、负载和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信号联通。本申请能够实现被充电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充电,可靠性强,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能量传输领域,尤其涉及动态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除静态无线充电外,还有一种动态无线充电,动态无线充电在路面下方连续铺设发射线圈,利用电磁耦合的原理,给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动态充电。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且接收线圈跟随车辆移动速度通常非常快速,因此,精确、快速的线圈位置检测至关重要。
动态无线充电的线圈位置检测常采用红外线、激光、超声波等通用传感器,这类别传感器使用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当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开始耦合时会引起地面发射设备一系列电参数的变化,比如电流、电压以及相位、谐振频率等,通过检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判断位置。但这种方案需要每个地面发射设备一直处于待机运行状态,且可靠性较差,反应也不及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充电系统,能够满足车辆行驶途中的充电需要。
本发明的动态充电系统,分为供电端和接收端,在所述供电端包括:电源、至少一个发射线圈、供电端工作电路和第一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发射线圈数量相同,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一个所述发射线圈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供电端工作电路联通;所述供电端工作电路联通在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和电源之间,使电源有选择地向发射线圈供电;在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端工作电路、负载和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信号联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信号联通,并且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信号联通的强度,与距离相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线圈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距离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工作朝向,且当所述工作朝向大于等于两个时,每个工作朝向之间彼此垂直;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工作朝向,且当所述工作朝向大于等于两个时,每个工作朝向之间彼此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信号联通时,传递的信号包括:位置信息、接收端信息、充电需求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供电端工作电路包括:供电端谐振补偿电路,联通于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供电端电能变换电路,联通于所述供电端谐振补偿电路;电源切换电路,联通于所述电源,使电源有选择地向所述发射线圈供电;供电端信号收发电路,联通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电源切换电路;所述接收端工作电路包括:接收端谐振补偿电路,联通于所述接收线圈;接收端电能变换电路,联通于所接收端谐振补偿电路,以及所述负载之间;接收端信号收发电路,联通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线圈结构时,所述线圈结构至少包括两个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彼此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信号联通时,通过高电平与低电平的组合,模拟二进制信息,实现信号传递。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由多个通信器组成,所述通信器为线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7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硅片耐磨处理工艺
- 下一篇:鞋底用耐磨止滑橡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