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及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51492.8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0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田卫东;杨波;马悦;谢利;苟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38 | 分类号: | A61L27/38;A61L27/22;A61L27/50;A61L27/52;A61L27/56;B33Y30/00;B33Y50/00;B33Y7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 打印 模块 构建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设有网格结构和柱状结构,网格结构由N个小格交织形成,小格为中空;柱状结构设有M个柱状体和底板,柱状体并列固定于底板上与底板形成一体;网状结构一端与底板固定,使网状结构与柱状结构嵌合成一体,且柱状体在底板上位置与网状结构中小格位置相对应,柱状体位于小格中;小格内壁与柱状体外壁之间设有孔隙,小格直径柱状体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格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所述柱状体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所述模块由活性生物墨水构成,活性生物墨水包括明胶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间充质干细胞和光交联剂LA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直径=80~180μm,小格边宽度=20~50μm,模块厚度=300~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其特征在于:孔隙=30~40μm。
5.一种构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间充质干细胞;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大鼠、比格犬、小型猪和人类,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间充质细胞,具体为P2~5代干细胞;
(2)配制水凝胶溶液:采用细胞培养基配制质量百分比5-15%的明胶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溶液,再加入质量百分比0.5~1%的光交联剂LAP,置于37℃水浴中静置,避光;
(3)制备活性生物墨水:将步骤(1)中所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离心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团;并加入步骤(2)所获得的明胶甲基丙烯酸化水凝胶,吹打,使细胞重悬得活性生物墨水;间充质干细胞浓度介于1.8×106~2×106 cells/mL;
(4)模块结构设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所需牙周生物模块结构;
(5)3D生物打印:采用基于数字光处理系统的DLP光固化3D生物打印机,根据所需要牙周生物模块结构,将步骤(3)所获得的活性生物墨水进行光固化成型,进行3D生物打印;所述DLP光固化3D生物打印机分辨率1824×1140,波长365~405nm,光源最大功率50W,固化时间为5~20s。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构建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为牙源性干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构建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源干细胞具体为牙囊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脱落乳牙细胞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3D生物打印的牙周生物模块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仿牙周纤维结构,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模块的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4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