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1437.9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3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门马洋平;川上贵洋;落合辉明;高桥正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电子设备 | ||
1.一种安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
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钴酸锂,
所述第一区域包含锂、钴及氧,
所述第二区域包含锂、铝、钴及氧,
所述第三区域包含氟、镁及氧,
所述第一区域存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内部,
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铝具有浓度梯度,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分别至少一部分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大致对齐。
2.一种安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
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钴酸锂,
所述第一区域包含锂、钴及氧,
所述第二区域包含锂、铝、钴及氧,
所述第三区域包含氟、镁及氧,
所述第一区域存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内部,
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分别位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内的表层部,
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铝具有浓度梯度,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分别至少一部分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大致对齐。
3.一种安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
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钴酸锂,
所述第一区域包含锂、钴及氧,
所述第二区域包含锂、铝、钴及氧,
所述第三区域包含氟、镁及氧,
所述第一区域存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内部,
所述第二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三区域覆盖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铝具有浓度梯度,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分别至少一部分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大致对齐。
4.一种安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
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钴酸锂,
所述第一区域包含锂、钴及氧,
所述第二区域包含锂、铝、钴及氧,
所述第三区域包含氟、镁及氧,
所述第一区域存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内部,
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铝具有浓度梯度,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分别至少一部分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岩盐型结晶结构,
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晶取向大致对齐,
在采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的线分析中,所述铝的浓度峰出现在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深度0.5nm以上且20nm以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4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