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0789.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汉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0 | 分类号: | E05F15/60;E05F15/70;E05F15/77;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付文虹 |
地址: | 2155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用户账号在车机中控单元登录后,若用户账号已经在移动终端登录过,则车机中控单元获取电动尾门控制器存储的与用户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为用户账号分配的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并通过网关将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分别写入电动尾门控制器和远程信息处理箱中进行存储,远程信息处理箱将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发送至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中进行存储,以供车辆根据车辆远程服务平台存储的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和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控制电动尾门开启或关闭。由此,实现不同用户账户的电动尾门参数即时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和一种电动尾门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的电动尾门参数(如尾门开启角度、开启速度、关闭速度、开关加速度和脚踢开尾门开关等)通常通过界面进行设置,并将相关的参数设置存储至中控大屏Android原生数据库或电动尾门控制器之中。
但相关技术的问题在于,用户需要等待中控大屏开机,方可进行电动尾门参数设置,且不同账户的电动尾门参数有所不同,在用户进行账户切换时,电动尾门响应不同的电动尾门参数需要一定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用户账户的电动尾门参数即时设置,同时,避免网关拥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尾门的控制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包括:用户账号在车机中控单元登录后,所述车机中控单元判断所述用户账号是否已经在移动终端登录过;若所述用户账号已经在所述移动终端登录过,则所述车机中控单元获取电动尾门控制器存储的与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为所述用户账号分配的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若所述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不一致,则所述车机中控单元将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发布至网关;所述网关将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分别写入所述电动尾门控制器和远程信息处理箱中进行存储;所述远程信息处理箱将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发送至所述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中进行存储,以供车辆根据所述车辆远程服务平台存储的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和所述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控制电动尾门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用户账号在车机中控单元登录后,车机中控单元判断用户账号是否已经在移动终端登录过,若用户账号已经在移动终端登录过,则车机中控单元获取电动尾门控制器存储的与用户账号对应的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为用户账号分配的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并当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不一致时,将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发布至网关,网关将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分别写入电动尾门控制器和远程信息处理箱中进行存储,远程信息处理箱将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发送至车辆远程服务平台中进行存储,以供车辆根据车辆远程服务平台存储的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中不一致的参数和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控制电动尾门开启或关闭。由此,实现不同用户账户的电动尾门参数即时设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尾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电动尾门参数组和所述第二电动尾门参数组一致,则所述车机中控单元不发布参数至所述网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0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处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