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工程顶部渗水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8414.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7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1M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276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顶部 渗水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顶部渗水报警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嵌设有吸水垫,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外侧壁上对称密封插设有导电检测头,所述安装板上罩设有检测罩,所述检测罩的下端安装有警示灯,所述检测罩包括检测腔和电力腔,所述检测腔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分别安装有抽水管和排水管,且抽水管插设连通蓄水槽。本发明通过两个导电检测头使得第一回路导通,通过吸水垫的吸水和水泵的排水使得警示灯闪烁提示,通过两个环形金属片自锁形成第二回路,实现大渗水量的持续排水和持续报警,通过多个本装置分布安装实现长时间大面积实时监测报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顶部渗水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开挖隧道或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修建的质量尤为重要,对于修建过程中出现的渗水现象需要及时修护,避免工程结束后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对其进行较难实施维护,且工程结束后维护渗水顶部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只能够定期对其检查并定期维护,耗费人力和财力。
目前出现渗水现象修复通常由施工人员发现明显渗水区域,然后申报检测并修复,而新型的渗水检测设备通常采用区域采样抽查的方式以及人工模拟检测,其检测不具备普遍性,且不能够对施工期间的地下空间顶部渗漏情况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导致渗水区域被忽视而出现返工或后期维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设备采用区域采样的方式模拟检查,不能够对施工期间的地下空间长时间进行实时监测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工程顶部渗水报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工程顶部渗水报警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嵌设有吸水垫,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外侧壁上对称密封插设有导电检测头,所述安装板上罩设有检测罩,所述检测罩的下端安装有警示灯,所述检测罩包括检测腔和电力腔,所述检测腔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分别安装有抽水管和排水管,且抽水管插设连通蓄水槽,所述电力腔的上顶壁上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电检测头分别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负极和警示灯的负接线端,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警示灯的正接线端,所述水泵并联在警示灯上;
吸水垫具有弹性吸水能力,既能够吸收顶壁周围渗漏的水,增加检测范围,也能够缓冲地下大型设备工作引起的震动,降低外界环境对装置的干扰,且能够避免渗漏水携带杂质进入蓄水槽而堵塞水泵,地下空间顶壁发生渗漏时,吸水垫吸收顶壁周围渗漏的水,在吸收到饱和过后,水因重力作用落入蓄水槽内,蓄水槽内水位不断上升,上升的水位使得两个导电检测头导通,则第一回路“蓄电池负极—导电检测头—水—导电检测头—警示灯—蓄电池正极”导通,则警示灯开始报警,而水泵并联在警示灯上,则水泵启动通过抽水管将蓄水槽内的水抽出,并通过排水管排出,随着排水后液面的降低,两个导电检测头不导通,则第一回路断开,第一回路不断导通和断开使得警示灯发出闪烁提示,增加提示的醒目性,且水泵的排水避免了蓄水槽内长时间积水导致泄漏损坏装置,且仅当水位达到或超过限值时警示灯和水泵启动,减少电量的损耗,且蓄电池与蓄水槽、水泵分别位于不同的腔室,使得水电分离,降低了漏电以及导线被腐蚀老化的可能性,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地下空间顶壁不发生渗漏时,第一回路不导通,则蓄电池无外部损耗,降低了装置的能耗,且多个装置通过间隔布置安装在地下空间顶壁实现大面积实时监测,避免了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导致渗水点被忽略。
优选地,所述检测罩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滞留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检测罩的外侧并密封插设在滞留管内,所述滞留管的内管壁下端依次嵌设有两个环形金属片,所述滞留管位于两个环形金属片的上端插设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滞留管的下端塞设有放水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8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