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7969.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1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环保 工程 化粪池 污水 防臭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包括化粪池本体、进污管、用于对污水排放的分压防臭排放机构和用于收集沼气的沼气收集机构,所述分压防臭排放机构位于化粪池本体的下方,所述沼气收集机构位于化粪池本体的上方,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涉及化粪池领域。该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通过排放装置使得整个化粪池的气体和污水排放整体连通,气体和液体之间保持压力动态平衡,既可以避免漏气泄气,也可以缓解排放压力,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化粪池排放装置承受压力较大,污水中溶有的大量沼气容易占据输送空间甚至导致管道泄漏,化粪池和管道容易沼气泄漏污染土壤和空气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粪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由于化粪池在沉淀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量的沼气,即使在管道输送沉淀后的污水时,依然会有大量的沼气融入在水中流走,在饱含朝气的污水输送过程中,污水的流动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这些气体难以释放,往往从管道的衔接处寻找突破口发泄出来,常常在排污管道附近可以闻到刺鼻的气味,目前对于这一问题基本难以解决,及时是目前的抗压力较大的管道,也会出现气体占据污水空间,导致输水的效率减小,且这些沼气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在化粪池收集沼气的时候,沼气也会在收集的时候出现泄露,主要原因源于沼气内部压力大时,也只能依靠储气罐自身硬度压缩气体,直接限制气体的储存,大部分沼气直接在压力作用下溶在污水中,最后在长长的输送管道中寻找突破,尤其是在污水转入管道这段小距离,污水流动不平稳,气体产量较大,一般的化粪池排放装置承受压力较大,污水中溶有的大量沼气容易占据输送空间甚至导致管道泄漏,化粪池和管道容易沼气泄漏污染土壤和空气,所以需要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解决了一般的化粪池排放装置承受压力较大,污水中溶有的大量沼气容易占据输送空间甚至导致管道泄漏,化粪池和管道容易沼气泄漏污染土壤和空气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市政环保工程用化粪池污水防臭排放装置,包括化粪池本体、进污管、用于对污水排放的分压防臭排放机构和用于收集沼气的沼气收集机构,所述分压防臭排放机构位于化粪池本体的下方,所述沼气收集机构位于化粪池本体的上方,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设置为第一厌氧池,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为第二厌氧池,所述第二隔板的右侧设置为污水池,所述第一隔板的表面和第二隔板的表面均设置有滤口,所述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厌氧池和污水池顶部连通,所述进污管的一端并延伸至第一厌氧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分压防臭排放机构包括分压排水管,所述分压排水管由第一分压排水管和若干个第二分压排水管组成,所述分压防臭排放机构还包括一个排放总管、与分压排水管数量相同的连通气管、若干个主动分压机构和若干个泄压机构,所述分压排水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污水池的内部,所述分压排水管位于污水池的一端位置高低不同呈阶梯状分布,所述第一分压排水管贯穿并延伸至排放总管的内部,所述第一分压排水管在污水池内的一端位置最高,所述若干个第二分压排水管的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与其一一对应的主动分压机构内,设置阶梯状的分压排水管,利用不同高度的污水压力不同,从而导致流速不同,促使同等管道内流速快的污水率先进入排放总管,从而使得排放总管的内部多段污水存在一定的时差,且压力不同,缓解排放总管前端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