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7837.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幼航;刘强;聂宏飞;金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2H5/20;B62H5/14;E05B4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冯春连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动车 指纹锁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指纹识别模块,部署于电动车的车把区域,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由电动车的电子系统供电;
车辐条检测模块,部署于电动车、且位于动力车轮侧部,在通过指纹识别后,用于检测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是否有辐条遮挡,随后将检测信号发送至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或者智能锁模块;
智能锁模块,部署于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车叉区域,用于根据车辐条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对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进行自动上锁,或者,用于在指纹识别模块成功识别指纹时对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进行自动开锁;
在电动车的动力车轮处于开锁状态时,
a)如果车辐条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具有辐条遮挡,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接收车辐条检测模块的反馈信息,并驱动动力车轮低速转动;
b)在执行a)的同时,车辐条检测模块继续检测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是否有辐条遮挡;
c)继续执行b),至车辐条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未有辐条遮挡,车辐条检测模块向智能锁模块发送反馈信息,智能锁模块对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进行自动上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部署于电动车,在智能锁模块处于自动上锁状态时,
a)如果指纹识别模块不能成功识别指纹,指纹识别模块向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报警模块发出高分贝警报;
b)如果电动车发生位移,电动车本身的位移检测模块向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报警模块发出高分贝警报;
c)如果指纹识别模块不能成功识别指纹、且电动车发生位移,指纹识别模块和电动车本身的位移检测模块同时向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报警模块发出高分贝警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动车的动力车轮处于上锁状态时,
a)如果指纹识别模块成功识别指纹,则指纹识别模块直接向智能锁模块发送信号,智能锁模块的锁舌自动缩回,完成开锁;
b)如果指纹识别模块不能成功识别指纹,则指纹识别模块向报警模块发送信号,报警模块发出高分贝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辐条检测模块包括对称布置于电动车动力车轮两侧的信号发生子模块和信号接收子模块;
以电动车动力车轮的转动中心为圆心,所述车辐条检测模块和所述智能锁模块部署于动力车轮的同一半径上,且所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根据所述车辐条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自动弹出,实现对电动车动力车轮的自动上锁,或者,所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在指纹识别模块成功识别指纹时对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进行自动开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外侧设置有手动启闭的防误触挡板,且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在电动车处于行驶状态时始终处于自动关闭状态。
6.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指纹锁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锁系统,进行电动车自动开锁和上锁的过程包括:
A)在电动车的动力车轮处于上锁状态时,通过指纹识别模块识别指纹,如果识别成功,则指纹识别模块直接向智能锁模块发送信号,智能锁模块的锁舌自动缩回,完成开锁;
B)在电动车的动力车轮处于开锁状态时,
b1)如果车辐条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具有辐条遮挡,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接收车辐条检测模块的反馈信息,并驱动动力车轮低速转动;
b2)在执行b1)的同时,车辐条检测模块继续检测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是否有辐条遮挡;
b3)继续执行b2),至车辐条检测模块检测到智能锁模块的锁舌弹出区域未有辐条遮挡,车辐条检测模块向智能锁模块发送反馈信息,智能锁模块对电动车的动力车轮进行自动上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8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