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互换牢固接头的复合竹筒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7330.7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顾文丽;曾诗轶;王新洲;程大莉;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M3/00 | 分类号: | B27M3/00;B27J1/00;B27K5/00;B27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严海晨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互换 牢固 接头 复合 竹筒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互换牢固接头的复合竹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圆竹端部处理;(2)圆竹端部的变截面;(3)圆竹端部实心规格化处理。通过圆竹端头开槽后,其端头的弧形竹片可以向内或向外弯曲成需要的尺寸,填充的树脂快速固化而形成规格截面的端头,以便其可以很容易与锯材、圆竹等连接。优点:这种复合圆竹的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可控、成型周期短、连接端头截面尺寸可以按设计来加工,便于自动化生产,具有互换快速装配。可以广泛用于家具、家居、竹建筑等,是一种可持续使用的环保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互换牢固接头的复合竹筒的制造方法,属于木材工业中的竹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木材资源的短缺,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寻找理想的代用材料成了家居和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竹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竹材每天生产约三十公分,速度高于其他任何植物,竹材圆筒结构是天然形成的奇妙的结构,这种结构符合材料力学中的等强度设计原理,是植物中作为结构材的最好的原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性能稳定、密度小的特点,为最环保高效的独特建筑材料之一。但由于圆竹壁薄中空,截面多为不规则的圆形,且除竹节外无横向组织,加上竹材高度锥度变化大以及径级大小不规格,如何将其设计成可以快速装配的部件(如家具、竹房、建筑)又是一难点。为此,根据竹筒的特殊结构,将其端部进行开槽后,其端头的弧形竹片可以向内或向外弯曲成需要的尺寸,通过内部填充可以快速固化并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树脂材料,为了降低成本还可以在竹筒端头内部添加木棒、圆竹和竹条,树脂将内部的木棒、圆竹、竹条以及竹材端面的弧形竹固化成为一整体,圆竹端面就变成固定规格的截面,以便其可以很容易与锯材、圆竹等连接制作为家具、家居、建筑材料等,由于竹材端头截面固定,加工装配时自动化程度快,可流水化快速作业,替代加工繁琐且需长途进口的SPF锯材等。也可以现场配作,如榫卯结构在连接件位置固定后加入树脂,树脂快速固化后将两连接件牢固结合。
我国的竹子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的14个省、市、自治区。现已报道的竹种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均占世界的1/2。我国竹林面积在1亿亩以上,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1/3;每年竹材砍伐量约1000万吨,相当于3600多万立方米木材。我国有大型竹材如巨龙竹、龙竹、云南麻竹、小叶龙竹、毛竹以及小型的刚竹、淡竹、紫竹、茶杆竹、硬头黄竹、撑篙竹、青皮竹、凤凰竹、白竹等,这些竹材的竹杆通直,是作为家具、家居及建筑的理想材料。加之现有的技术已经解决了竹材易虫蛀、开裂、腐朽霉变的问题,正是大力发展这种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质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环境压力加大,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环境意识加强,认识到生态循环的重要性,竹子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地下茎即可年年行鞭、出笋、成竹,年年择伐,生生不息,永续利用。竹子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短,具有资源的可持续性,不破坏森林生态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具有互换牢固接头的复合竹筒的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竹筒结构合理、强度高、弹性好、中空保温、无需锯切加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可控、成型周期短、连接端头截面可以加工设计的尺寸,便于自动化生产,具有互换快速装配的规格化竹筒端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具有互换牢固接头的复合竹筒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圆竹预处理;(2)圆竹端部处理;(3)圆竹端部的变截面;(4)圆竹端部实心规格化处理。
所述步骤(1)圆竹预处理:竹材在饱和蒸汽中加热处理,在温度为170~190℃的饱和蒸汽压力罐中处理6~25分钟。
所述步骤(2)圆竹端部处理:圆竹加工成需要的长度,靠端部60~200mm内有竹节时,先将内外层竹节去除,与无节处平齐,竹黄部分挖掉或铣削掉1~8mm,并将端部外圆倒角1~3mm,然后根据装配需要的端部截面尺寸将其锯割或铣槽分成2~8片弧形竹片,分开长度为靠端部60~200mm,槽底部为大于槽口的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