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压制硬化钢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47138.8 | 申请日: | 201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卢琦;王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34;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4;C22C38/58;C21D1/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琦璐;杨思捷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压制 硬化 | ||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压制硬化钢。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热成型之后的压制硬化钢组件,其包含一种合金组合物,该合金组合物包含大于或大约0.01重量%至小于或大约0.2重量%的浓度的碳,大于或大约0.5重量%至小于或大约6重量%的浓度的铬,大于或大约0.5重量%至小于或大约4.5重量%的浓度的锰,大于或大约0.5重量%至小于或大约0.5重量%的浓度的硅,和合金组合物的余量是铁,其中该压制硬化钢组件包含大于或90体积%的马氏体和贝氏体,其极限抗拉强度为大于或大约800兆帕至小于或大约1200兆帕和VDA 238‑100弯曲角度为大于或大约60°至小于或大约8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压制硬化钢。
背景技术
这个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但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压制硬化钢(press-hardened steel,PHS),也称为“热冲压钢”或“热成型钢”,其是用于车身结构应用的最坚固的钢之一。在某些应用中,PHS可以具有大约1500兆帕(MPa)的抗拉强度特性。这种钢具有理想的特性,包括形成强度/重量比显著增加的钢组件。PHS组件在各种行业和应用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行业和应用包括常规制造,建筑设备,汽车或其他运输行业,家庭或工业结构等。例如,当制造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时,期望燃料效率和性能的持续改进;因此,PHS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使用。PHS组件通常用于形成承重组件,例如门梁,这些组件通常需要高强度的材料。因此,这些钢的最终状态被设计成具有高强度和足够的延展性以抵抗外力,例如抵抗对乘客室的侵入而不破裂,从而为乘员提供保护。此外,镀锌的PHS组件可以提供阴极保护。
许多PHS处理涉及在炉中对钢板坯件进行奥氏体化,然后立即对模具中的板进行压制和淬火。奥氏体化通常在大约880℃至950℃的范围内进行。 PHS处理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在直接方法中,在模具之间同时成型并压制PHS组件,这对钢进行淬火。在间接方法中,在奥氏体化以及随后的压制和淬火步骤之前,将PHS组件冷成型为中间体部分形状。PHS组分的淬火通过将微观结构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来硬化组件。在从炉到模具的转移过程中经常会形成氧化物层。因此,淬火后,必须从PHS组件和模具除去氧化物。通常通过喷丸除去氧化物,即除鳞。
PHS组件可以使用直接方法由裸露的或铝硅(Al-Si)涂覆的合金制成,或者可以使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由锌涂覆的PHS制成。对PHS组件进行涂覆为下面的钢组件提供保护层(例如
发明内容
这个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在各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成型之后的压制硬化钢组件,其包含一种合金组合物,该合金组合物包含大于或等于大约0.01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0.2重量%的浓度的碳(C),大于或等于大约0.5 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6 重量%的浓度的铬(Cr),大于或等于大约0.5 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4.5重量%的浓度的锰(Mn),大于或等于大约0.5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2.5重量%的浓度的硅(Si),和合金组合物的余量是铁(Fe),其中压制硬化钢组件包含大于或等于90体积%的马氏体和贝氏体,并且其极限抗拉强度为大于或等于大约800兆帕至小于或等于大约1200兆帕和VDA 238-100弯曲角度为大于或等于大约60°至小于或等于大约80°。
在一个方面,该合金组合物还包含大于或等于大约0.01重量%至小于或等于大约0.8重量%的浓度的钼(Mo),小于或等于大约0.8重量%的浓度的铌(Nb),小于或等于大约0.8重量%的浓度的钒(V),或小于或等于大约0.8 重量%的它们的组合,小于或等于大约0.005重量%的浓度的硼(B),小于或等于大约0.008重量%的浓度的氮(N),和小于或等于大约5重量%的浓度的镍(N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