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7091.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6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贞报;陈露露;江飞鸿;严月浩;张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B64C27/22;B64C2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垂直 起降 无人机 姿态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在固定翼模式或多旋翼模式下的非线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步骤2、构建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在固定翼模式或多旋翼模式下的姿态控制系统;
所述姿态控制系统包括PD控制器和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
所述PD控制器的输出,用于训练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
所述PD控制器输出和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输出的差,用于输出姿态控制指令控制;
步骤3、将步骤1非线性运动学或动力学模型的反馈输入至姿态控制系统,得到固定翼模式或多旋翼模式下的姿态控制指令,根据姿态控制指令控制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在固定翼模式或多旋翼模式下的飞行姿态;
当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在转换模式下飞行时,将步骤3替换为如下步骤:
根据固定翼模式和多旋翼模式的控制系统,设计转换模式控制器,转换模式控制器根据空速变化计算加权系数;
根据固定翼模式和多旋翼模式的加权系数,分别确定固定翼执行机构和多旋翼执行机构的伺服指令;
根据伺服指令控制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在转换模式下的飞行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固定翼模式的线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如下:
其中,u为空速,v为迎角,w为侧滑角,φ为滚转角,θ为俯仰角,ψ为偏航角,p为滚转角速率,q为俯仰角速率,r为偏航角速率,xg和yg分别为地面坐标系中x轴位移和y轴位位移,h为飞行高度,m为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Ixx Iyy Izz]为机体坐标系的三轴转动惯量,Ixz为惯性积,[Fx Fy Fz]为合外力在机体坐标系三轴的分量,[Mx My Mz]为合外力矩在机体坐标系三轴的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模式的线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姿态控制输入为升降舵偏角、方向舵偏角和副翼舵偏角,反馈量为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旋翼模式的线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如下:
其中,d为旋翼电机到机体重心的距离,[Gφ Gθ Gψ]为旋翼螺旋桨的陀螺力矩,CT和CM分别为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转矩系数,[ω1 ω2 ω3 ω4]为螺旋桨转速,[τx τy τz]为机体坐标系的三轴力矩,[Ixx Iyy Izz]为机体坐标系的三轴转动惯量,φ为滚转角,θ为俯仰角,ψ为偏航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翼模式的线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姿态控制输入为机体坐标系的三轴力矩umc=[τx τy τz]T,反馈量为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
所述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为期望姿态角与反馈姿态角偏差及期望姿态角与反馈姿态角偏差的导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0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钳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盘筒拉拔机
- 下一篇:一种吸塑盘自动包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