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快速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7033.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蓓丽;郭丽莉;宋倩;阎思诺;李书鹏;沈宗泽;何玮淑;瞿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氯苯 物质 污染 水平 快速 评价 方法 | ||
一种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快速评价方法,依据理论为氯苯类物质和甲醛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生成红色物质,使浓硫酸‑甲醛溶液呈红色,其浓度水平与显色程度成正比,具体包括配置显色体系、制备标准氯苯类化合物溶液、制备比色标准品、水体中氯苯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比色确定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本发明通过显色反应快速鉴定污染水体中是否含有高浓度氯苯类化合物,操作简单,可以快速直观地判断污染水体是否含有高浓度氯苯类物质,为水污染事件中提供一个快速、高效、及时识别氯苯类物质的判断方法;实现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的现场快速评价,为水污染事件中氯苯类物质浓度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为应急处理提供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快速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氯苯类物质是燃料、制药、农药等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在滴滴涕杀虫剂未禁用之前被大量用作其生产原料,目前氯苯被广泛用于合成苯系物中间体。研究者在以氯苯类化合物为原料的企业排放废水中经常检出较高浓度的氯苯类物质。同时我国饮用水大多采用氯消毒方法,在氯化处理过程中,部分氯代烃会形成氯苯类物质,导致氯苯类物质持续地进入环境中。氯苯类物质理化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分解,对人体皮肤、结膜和呼吸器官产生刺激,并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神经障碍。因此我国将氯苯类物质列入68种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名单中,并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均对氯苯类物质规定了标准值,如地面水中氯苯≤0.03 mg/L、1,2-二氯苯≤0.085mg/L、1,4-二氯苯≤0.005 mg/L、六氯苯≤0.05 mg/L,地下水五类水中氯苯>600μg/L、1,2二氯苯>2000μg/L、1,4二氯苯>600μg/L、三氯苯>180μg/L。
鉴于氯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潜在危害性,及时、准确、有效地检测出水体中氯苯类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水体中氯苯类物质的检测常用前处理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如前处理常用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吹扫捕集,仪器方法常用的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将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耗时较长,在水污染事件发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判断是否是氯苯类物质污染,同时也无法确认氯苯类物质的浓度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快速评价方法,通过显色反应快速鉴定污染水体中是否含有氯苯类化合物,为水体污染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检测提供参考,有效弥补该类物质在现场快速检测的空缺,达到快速鉴定和污染评价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体中氯苯类物质污染水平快速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配置显色体系:将浓硫酸和甲醛水溶液按(18~45):1的体积比混匀,其中甲醛水溶液中甲醛的质量浓度为20%~37%,即得显色体系混合液;
步骤二、制备标准氯苯类化合物溶液:对应水体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制备覆盖该浓度范围的N个不同梯级浓度的标准氯苯类化合物溶液;
步骤三、制备比色标准品:取N个洁净的试管并进行编号,每个试管中加入体积为V1的显色体系混合液,再分别对应加入体积为V2的步骤二的N个不同梯级浓度的标准氯苯类化合物溶液;其中V1:V2=(12~19):1;随着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升高,显色体系混合液由淡粉色逐渐向红棕色加深,形成梯级显示的比色标准品;
步骤四、水体中氯苯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在洁净的容器中加入体积为V3的显色体系混合液,再移取体积为V4的污染水样加入容器,其中V3:V4=V1:V2,混匀,若显色体系变为红棕色,则说明有氯苯类化合物存在;
步骤五、比色确定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将步骤四红棕色的显色体系混合液与步骤三制备的比色标准品进行颜色对照,得出污染水体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7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