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八木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6987.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马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光启尖端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Q19/30 | 分类号: | H01Q19/30;H01Q1/36;H01Q1/50;H01Q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张靖琳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八木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八木天线,该八木天线包括基梁以及依次安装在基梁上的一对反射振子、辐射振子和多对引向振子,其中,基梁呈直线长条形,基梁的一末端与一对反射振子均连接,基梁的另一末端与多对引向振子中的一对均连接,辐射振子与多对引向振子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辐射振子与一对反射振子之间的距离,基梁、一对反射振子、多对引向振子共同形成第一平面,辐射振子与第一平面不共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八木天线,能够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提升天线带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八木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高频段(Very High Frequency,简称VGH)天线一般采用鞭形或盘锥形的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的带宽窄且增益低。日本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郎发明出一种八木天线,增益比单极子天线高。
然而,现有的各种八木天线虽增益比单极子天线高,但相对带宽都与单极子天线类似,约为10%。因而,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如何提升天线带宽,是八木天线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八木天线,能够在保证天线增益的同时提升天线带宽。
本发明提供一种八木天线,所述八木天线包括基梁以及依次安装在所述基梁上的一对反射振子、辐射振子和多对引向振子,其中,所述基梁呈直线长条形,所述基梁的一末端与所述一对反射振子均连接,所述基梁的另一末端与所述多对引向振子中的一对均连接,所述辐射振子与所述多对引向振子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所述辐射振子与所述一对反射振子之间的距离,所述基梁、所述一对反射振子、所述多对引向振子共同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辐射振子与所述第一平面不共面。
可选地,所述多对引向振子中与所述辐射振子相邻的引向振子距离所述辐射振子0.081λ,λ为所述八木天线的工作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可选地,在从所述辐射振子到所述多对引向振子的方向上,所述多对引向振子的长度按预设缩短系数依次缩短,所述预设缩短系数处于2%到3%的区间。
可选地,所述一对反射振子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梁的两侧,每一个反射振子均呈h形,且h形的底部两端点均固定在所述基梁上。
可选地,所述多对引向振子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梁上的第一对引向振子、第二对引向振子以及第三对引向振子,在所述多对引向振子中所述第一对引向振子距离所述辐射振子最近,所述第三对引向振子均与所述基梁的另一末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引向振子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梁的两侧,且每一个引向振子均呈Y形,且Y形的顶部两端点均固定在所述基梁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对引向振子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梁的两侧,且每一个引向振子均呈Y形,且Y形的顶部两端点均固定在所述基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对引向振子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梁的两侧,且每一个引向振子均呈h形,且h形的底部两端点均固定在所述基梁上。
可选地,在从所述辐射振子到所述多对引向振子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对引向振子与所述第二对引向振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对引向振子与所述第三对引向振子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反射振子和所述多对引向振子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反射振子以及所述多对引向振子分别与所述基梁均垂直。
可选地,所述辐射振子为X型金属结构,其中,
X型金属结构所处平面和所述第一平面垂直;
X型金属结构的交叉点固定在所述基梁上;
X型金属结构的一个对称轴为所述反射振子或所述多对引向振子在X型金属结构所处平面上的投影。
可选地,所述辐射振子的X型金属结构中一个夹角的角度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光启尖端技术研究院,未经西安光启尖端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