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抗视觉疲劳效果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6523.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5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焦飞宏;佟艳群;蒋俊平;陆勤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汇恒眼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B5/22;C08F220/14;C08F220/56;C08F218/00;C08F2/44;C08K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杜丹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视觉 疲劳 效果 防蓝光 树脂 镜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抗视觉疲劳效果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60‑80份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2‑5份甲基丙烯酰胺,20‑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3份蓝紫光转光剂;蓝紫光转光剂的纳米颗粒在树脂单体聚合过程中将保持其对蓝紫光的吸收特性及对应谱线的发光特性,同时又可确保树脂镜片的透过率;蓝紫光转光剂将蓝紫光主要转化为550nm附近的可见光,可充分利用有害的蓝紫光能量,进一步增强抗疲劳效果;甲基丙烯酰胺作为改性助剂,增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共聚后的分子链强度,提升了防蓝光树脂镜片物理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抗视觉疲劳效果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波长380nm至450nm的高能量蓝紫光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进而损害人眼导致视力下降;同时因为蓝紫光波长较短,聚焦点不在视网膜中心位置,导致人眼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视觉疲劳。对眼镜改进增加防蓝光功能可有效减少蓝光对人眼的损害,目前,传统方案为在镜片表面镀防蓝光涂层或在树脂中添加防蓝光添加剂,这些涂层或添加剂通常为稀土氧化物颗粒及其分散剂,达到有效防蓝光的目的同时,并未考虑对蓝紫光能量的利用[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增强抗视觉疲劳效果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解决传统防蓝光镜片只考虑吸收屏蔽,未考虑对蓝紫光能量转化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抗视觉疲劳效果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重量份数计,将2-3份蓝紫光转光剂溶于20-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使用搅拌机搅拌均匀;
第二步,将蓝紫光转光剂充分分散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2-5份甲基丙烯酰胺加入到60-80份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基质中,形成最终预聚液;
第三步,将最终预聚液注入镜片模具,放入热固设备进行固化。
优选的,第一步中搅拌机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搅拌时间为2-3小时;
优选的,第三步中热固过程如下:由室温匀速升温至80℃-90℃,升温过程持续1-1.5小时,保持4-5小时热固后迅速降温至25℃-30℃以完成固化。
上述蓝紫光转光剂为采用稀土配合物制备的含有纳米颗粒的混合物,纳米颗粒粒径为8nm-20nm,所述稀土配合物包括铽配合物、铈配合物和其他配合物,其他配合物包括铕配合物、钕配合物、镧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配合物采用微波辐射法制成纳米颗粒混合物;
所述铽配合物、铈配合物和其他配合物重量比为1:1:1;
优选的,所述铽配合物为8-羟基喹啉与三价铽的配合物,8-羟基喹啉与三价铽的份数比为3:1;
优选的,所述铈配合物为姜黄素与四价铈配体的配合物,姜黄素与四价铈的份数比为3:1;
所述蓝紫光转光剂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按重量份数计,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0份无水乙醇、6份氨水、5份正硅酸乙酯、3份蒸馏水,40℃恒温反应12小时,离心水洗获得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第二步,采用质量比为2:1:1的异丙醇、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溶解稀土配合物,初始浓度为5mg/mL。加入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上一步所得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高速离心获得沉淀后加入蒸馏水得到复溶溶液;
第三步,在复溶溶液内加入丙烯酸,高速离心后即获得含有稳定稀土配合物纳米颗粒的溶液,并加热烘干得到蓝紫光转光剂。
优选的,第二步中稀土配合物、二氧化硅、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质量比为1000:4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汇恒眼镜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汇恒眼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