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5906.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豊川政行;宇土肇;高沢正信;武田真明;冈田隆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3/20;F01N5/02;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蓄热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既能紧凑地构成蓄热器,又能够提前对内燃机进行预热,而且既能避免内燃机爆震的发生,又能在蓄热器中贮留高温的冷却水。内燃机(2)的蓄热散热装置(1)在使用于冷却内燃机(2)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回路(3)中包括:蓄热器(7),贮留冷却水;以及排热回收器(9),经由冷却水来回收废气的热,在内燃机(2)的启动时,通过将蓄热器(7)的冷却水送出至内燃机(2)而进行散热,其中,冷却回路(3)具备蓄热散热回路(8),所述蓄热散热回路(8)用于一边使冷却水在内燃机(2)与蓄热器(7)之间循环,一边进行蓄热及散热,排热回收器(9)配置在蓄热散热回路(8)的蓄热器(7)的上游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其在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中包括:蓄热器,贮留冷却水以贮蓄其热;以及排热回收器,经由冷却水来回收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的热,在内燃机的启动时,通过将蓄热器的冷却水送出至内燃机而进行散热。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此种蓄热散热装置,例如已知有一种装置,其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用于提前对发动机(engine)进行预热。所述装置的冷却回路中,在发动机的下游侧,依序配置有蓄热器、排热回收器、加热器芯(heater core)及水泵(water pump)。而且,蓄热器的正下游侧的位置与水泵的正上游侧的位置通过旁通(bypass)管而连接。
在发动机的启动时,从蓄热器放出高温的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通过旁通管而供给至发动机。由此,与未将来自蓄热器的冷却水供给至发动机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发动机的温度上升。但是,在因大气温度低等而发动机的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即使将蓄热器内的高温冷却水全部供给至发动机,有时也无法使发动机的温度充分上升。当然,若加大蓄热器的容量,则能将更多的高温冷却水供给至发动机。但是,若加大蓄热器的容量,则蓄热器自身的尺寸也将变大,从而难以搭载到车辆中。
而且,所述装置的冷却回路中,在发动机的启动时,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直接流入蓄热器,因此蓄热器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将逐渐下降,若将此种低温的冷却水供给至发动机,则会抑制启动时的发动机的温度上升。为了避免此现象,在所述装置中,当伴随发动机启动的进行而上升且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切换流经旁通管的冷却水的流路,使冷却水通过排热回收器,由此来使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具体而言,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以下述方式循环,即,暂时流入蓄热器后流出,随后,依序通过排热回收器及加热器芯后流入发动机。如上所述,在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通过排热回收器,由此,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通过废气的热而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38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装置的冷却回路中,在即使将蓄热器内的高温冷却水全部供给至发动机,但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仍低于所述的规定温度,即,低于用于使冷却水通过排热回收器的切换条件的温度,而发动机未得到充分加热的情况下,若在此种状态下使发动机运转,则有时会导致燃耗下降,或者排气特性发生恶化。而且,优选的是,在蓄热器中贮留更高温度的冷却水,以尽可能加大蓄热器所具有的热能量。但是,若为了使更高温度的冷却水贮留于蓄热器而在冷却回路中使高温的冷却水循环,则发动机的温度也将变高,由此,容易发生爆震(knocking),从而导致燃耗的恶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既能紧凑地构成蓄热器,又能在内燃机的启动时,对所述内燃机持续供给高温的冷却水,由此,能够提前对内燃机进行预热,而且,既能避免内燃机爆震的发生,又能在蓄热器中贮留高温的冷却水。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5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碳酸酯树脂薄膜
- 下一篇:一种转关公路上道路巡逻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