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5389.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姜贤卡;马骏;王建彬;曾镭;李威扬;沈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致汽车安全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 安全气囊 测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固定装置和第二气囊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气囊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面板及可安装在该第一面板上的多个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气囊固定装置包括第二面板及可安装在该第二面板上的多个第二固定座。该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通过第一面板上多个第一固定座、第二面板上多个第二固定座安装方位的设置,可针对不同车型,准确模拟其实际车身环境中左侧头部安全气囊和右侧头部气囊的安装方位,从而有效模拟气囊的展开状态,提高点爆测试的准确度,提高头部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气囊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保证乘员安全,以防在驾驶过程中发生意外,对头部产生伤害,因此大多数汽车配置头部安全气囊,在头部安全气囊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气囊的点爆效果进行测试。
现行业内的采用的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为通用装置,在点爆测试过程中,无法准确模拟不同车型内头部安全气囊的固定方位,进而无法准确模拟头部安全气囊在不同车型实际车身环境中的展开状态,影响点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头部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准确模拟不同车型左右侧头部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头部安全气囊点爆测试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可安装至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气囊固定装置和第二气囊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气囊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面板及可安装在该第一面板上的多个第一固定座,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左侧头部安全气囊,固定方位与车身内左侧头部安全气囊的安装方位相对应;所述第二气囊固定装置包括第二面板及可安装在该第二面板上的多个第二固定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右侧头部安全气囊,固定方位与车身内右侧头部安全气囊的安装方位相对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承重架和连接在该水平承重架上的竖直安装架,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上下并排安装在所述竖直安装架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水平承重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在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上设置有坐标百格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支架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铰接支座、第二铰接支座及连接在所述竖直安装架上的第三铰接支座和第四铰接支座,在所述第一铰接支座、第三铰接支座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二铰接支座与第四铰接支座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第一面板背部连接有第一加强框,在所述第二面板背部连接有第二加强框,所述第一铰接支座、第二铰接支座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框上,在所述第一加强框、第二加强框的两侧均设置有手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支架两侧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锁紧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基板、旋转销和法兰手柄,所述基板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圆柱孔和矩形槽,所述圆柱孔自基板顶部与所述矩形槽相通,所述旋转销可自所述圆柱孔竖直向下穿入至所述矩形槽内,在所述旋转销下部开设有水平螺纹孔,在所述法兰手柄上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可穿过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后旋入至所述水平螺纹孔内。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座、固定柱、固定块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所述基座连接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固定块呈一定角度连接在所述固定柱前端,在所述固定块前部设置有凹进部,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固定块的前端上,在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凹进部之间限定出一容置空间,在所述固定片中部开设有卡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致汽车安全系统(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宜致汽车安全系统(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5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