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烧结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4795.7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刘品德;朱速锋;戴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24 | 分类号: | F27B9/24;F27B9/30;F27B9/36;H01L31/18;B41F23/04;B41F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烧结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烧结炉,包括通过传输装置串联连接的烘干区、烧结区及冷却区,烘干区和烧结区均包括加热模组,加热模组具有加热腔室,加热腔室包括多个温度能够独立控制的单元加热腔室,传输装置贯穿各单元加热腔室,传输装置包括多个转动地设置的传输辊轮和驱动传输辊轮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地设置的传动轴、固设在传动轴上的主动轮、固设在各个传输辊轮上的从动轮、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电机、设在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传动机构。该烧结炉通过传输辊轮传输太阳能电池,相对于传输网链的传输方式,传输辊轮的传输方式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同时,还避免了传输网链抖动及触点接触对太阳能电池质量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烧结炉。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当太阳能电池印刷后,需要将带有浆料的太阳能电池通过烧结炉烧结。烧结炉一般都包括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太阳能够电池通过传输网链进行传输依次经过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烘干区和烧结区均通过加热模组进行加热。传输网链的传输方式网链易发生抖动,从而使得传输网链与太阳能电池之间存在触点接触的问题,网链抖动及触点接触均会对太阳能电池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在烘干区和烧结区通过加热模组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加热时,存在温度控制不精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太阳能电池烧结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电池烧结炉,包括顺序设置的烘干区、烧结区及冷却区,所述烘干区、所述烧结区和所述冷却区通过传输装置串联连接,所述烘干区和所述烧结区均包括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具有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单元加热腔室,各个所述单元加热腔室的温度能够独立控制,所述传输装置贯穿各个所述单元加热腔室,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传输太阳能电池的多个平行设置的传输辊轮,各个所述传输辊轮均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沿同一方向转动地设置,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辊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的传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主动轮、固定设置在各个所述传输辊轮的一端部的从动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之间当所述主动轮转动时驱动所述从动轮转动的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磁力传动机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磁力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一一对应设置,每组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中,一个部件均位于另一个部件的磁力范围内,位于所述传动轴上的各个所述主动轮的磁极方向均相同,位于所述传输辊轮上的各个所述从动轮的磁极方向均相同。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
优选地,每个传输辊轮的同一轴向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传输辊轮上的凹部和位于所述凹部两端的定位部,所述凹部包括圆柱段和与所述圆柱段相接的圆锥段,所述圆锥段的大端朝向所述定位部,太阳能电池的端面与所述圆锥段的外轮廓面相接触,或者所述凹部包括顺序相接的两圆柱段,两圆柱段的直径不同,使所述凹部呈阶梯轴形式,所述阶梯轴的大端靠近所述定位部,太阳能电池的端面与所述阶梯轴的大端的外轮廓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传输辊轮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用于对所述传输辊轮进行支撑的支撑板,两侧的所述支撑板均能够上下调节位置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的位置的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螺纹杆和与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螺纹杆的下端抵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螺纹杆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转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烧结炉还包括排废装置,所述排废装置包括第一燃烧塔,所述第一燃烧塔设置在所述烘干区的所述加热模组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南北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4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电极边框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