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4561.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安林;许灏;姚强;高江;崔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A01B79/0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排盐管 尾矿 改良 修复 盐碱地 方法 | ||
1.一种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移除盐碱地的二灰土及原表层土壤;
(2)向下挖出0.8~2m厚的盐碱土,获得土壤A,
(3)深坑底部排盐管设置:排盐管管线纵横相连,其末端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接,在所述的排盐管一侧打孔,以收集排出水,在管外侧、接口处及管道两端采用土工布包裹,防止土壤颗粒堵塞管壁孔;
(4)用粒径为2~5cm的矿山废弃碎石作为滤料,铺设在排盐管底部及两侧,铺设厚度及宽度均为10~20 cm,在碎石层上面铺设土工布;
(5)用生物基磺酸盐作为改良剂,铁尾矿与改良剂按照质量比为5~20:1均匀混合,获得土壤B;
(6)将土壤A与土壤B按照质量比为4~10:1均匀混合后,回填于原土坑,再抬高地面50~100cm;
其中步骤(5)所述的生物基磺酸盐的制备方法:将粒径为2~5cm的干燥树叶颗粒装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注入含SO3浓度为2.8~3.0 mol/L的SO3/1,2-二氯乙烷溶液,其加入量与树叶的质量比为1:1~1:5,进行磺化反应,反应的温度为70~150℃、压力为2~4个大气压、时间为0.5~4h;再将磺化反应后的溶液在110~120℃温度下蒸馏去除SO3,然后加入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调至pH为6.5~7.5,最后用水溶液透析、用乙醇清洗除去杂质、离心分离沉淀物、烘干成固体,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深坑底部排盐管设置:设置一级排盐管间距为10~50cm,每隔10~50m设置垂直方向的二级排盐管,其与一级排盐管交叉处相互连接,排盐管的末端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接,管线坡降比为0.05~0.2,所述的排盐管采用直径10~15cm的PVC螺纹管,并在一侧的螺纹凹槽内打孔,管孔的大小为10mm×2mm,每米均匀打孔20~30个,以收集排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管线坡降比为0.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用粒径为3~5cm的矿山废弃碎石作为滤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排盐管、铁尾矿及改良剂修复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与改良剂混合的铁尾矿的粒度为20~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45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