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高压配电设备识别与空间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3676.X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7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俞伟;罗斌;黄亚东;陈识微;蒋鲁军;郎宏飞;商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富阳容大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供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T19/20;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许守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高压 配电 设备 识别 空间 重建 方法 | ||
1.一种用户高压配电设备识别与空间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收集配电房三维重建点云;
第二步,点云应用偏微分算法,得出变化量较大的点作为特征点云;
第三步,然后随机抽取其中若干坐标点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一个输入源;采用激光深度相机拍摄的设备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另一个输入;
第四步,神经网络的训练通过模拟系统完成数据收集,生成神经网络训练用数据集,通过GPU集群生成预训练网络;
最后,通过预训练网络输出设计勘察数据,其包括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和设备相对三维重建的位置坐标;
通过模拟系统完成数据收集的方案:采用机器人训练用三维引擎,gazebo,随机生成多个不同大小的配电房和设备;并通过在系统内采用机器人的虚拟激光深度相机作为传感器输入,虚拟激光深度传感器被安装到虚拟机器人的身上,在ROS系统内运行机器人SLAM技术用于机器人自主导航收集空间和设备数据,自动生成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用数据集,通过GPU集群生成预训练网络;
SLAM技术目标是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根据虚拟激光深度传感器数据实时构建周围环境地图,同时根据这个地图推测自身的定位,虚拟机器人携带虚拟激光深度传感器在未知环境中运动;
把一段连续时间的运动变成离散时刻t=1,…k,而在这些时刻,用x表示虚拟机器人的自身位置,则各时刻的位置就记为x1,x2…xk,它构成了虚拟机器人的轨迹;
地图方面,地图由许多个三维点坐标组成,而每个时刻,虚拟激光深度传感器会测量到一部分三维点坐标,得到它们的观测数据;
三维点坐标共有N个,用y1,y2…yn表示;通过运动测量u和虚拟激光深度传感器读数z来求解定位问题x和建图问题y;
在这个网络里完成设备分类和位置坐标提取的步骤,如输出中存在无法识别的模型,需要重新拍摄深度图像,重启流程;如所有模型均识别成功,则输出配电设备数量、类型、中心点坐标参数
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型卷积神经网络,其CNNC结构分为五层:
第一层输入图片,进行卷积操作,得到第二层深度为3的矩阵;
对第二层的矩阵进行池化操作,得到第三层深度为3的矩阵;
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第五层深度为5的矩阵,最后将这5个矩阵,按行展开连接成向量,传入全连接层,全连接层就是一个BP卷积神经网络;每个矩阵都能够看成是排列成矩阵形式的神经元,与BP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大同小异;
根据需要设定补零的层数;补零层称为Zero Padding,是一个能够设置的超参数,但要根据卷积核的大小,步幅,输入矩阵的大小进行调整,以使得卷积核恰好滑动到边缘;
输入的图片矩阵以及后面的卷积核,特征图矩阵都是方阵,这里输入矩阵大小为w,卷积核大小为k,步幅为s,补零层数为p,则卷积后产生的特征图大小计算公式为:
;
为了提取更多的特征,采用多个卷积核分别进行卷积,这样便能够得到多个特征图;对于一张三通道彩色图片,输入的是一组矩阵,这时卷积核也不再是一层的,而要变成相应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富阳容大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供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富阳容大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供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6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构件连接部位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