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43225.6 | 申请日: | 201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陶金萍;周铭生;朱平生;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393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羊蹄 剪甲用 翻转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羊蹄剪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包括U型固定板,U型固定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板,U型固定板的左右内侧壁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设有转轴,两个转轴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两个转轴相背离的一端均贯穿至U型固定板的外部且杆壁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设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下侧均开设有条形槽,两个条形槽的内部均设有移动机构,且下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下端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弧形夹板。本发明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蹄剪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放牧养羊只的蹄因为经常在行走进食中磨损,生长较慢,一般不需要进行修剪;而舍饲的羊只的蹄磨损慢,生长很快。养羊场中的羊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长期不修蹄,不但影响行走,影响进食,而且会导致蹄病和肢变形,严重的会导致母羊产奶量下降,种公羊失去配种能力。因而养羊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经常修蹄保证羊只的健康。
目前养羊场修蹄过程中绝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固定法进行修蹄工作:最常采用侧卧法,即将羊放倒侧卧,一人压住羊固定在地上,另一人一手抓蹄一手修剪;或是让羊呈坐姿,背靠操作者,这两种传统的修蹄固定方式占用了大量人力,而且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经验才可以顺利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养羊场修蹄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包括U型固定板,所述U型固定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U型固定板的左右内侧壁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转轴相背离的一端均贯穿至U型固定板的外部且杆壁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设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下侧均开设有条形槽,两个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均设有移动机构,且下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弧形夹板。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环、第一移动块、连接板、弹簧、限位杆和限位环,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第一移动块滑动设置于空腔的内部,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块的右侧壁上,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块的上下两侧,所述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用于连接板穿过的条形孔且两端均与转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呈环绕固定设置于转动环的左侧壁上,所述限位环固定设置于U型固定板的侧壁上且与限位杆卡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第二移动块和转盘,所述丝杆横向位于条形槽的内部且两端分别与条形槽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贯穿至固定块的外部并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设置于条形槽的内部且侧壁通过螺纹孔与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侧与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圆周壁设置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侧固定设有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杆、固定块、第二连接杆、连接块、弧形夹板、丝杆、第二移动块和转盘,能够将羊蹄夹持住。
2、该羊蹄剪甲用翻转装置,通过设有的转轴、第一移动块、弹簧、连接板、限位杆和限位环,能够将羊蹄向上翻转并限位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修剪羊蹄。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