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43013.8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1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豪;刘亚辉;胡英杰;邵严;郭江涛;黄友胜;林引;王飞;戴剑波;何青松;贺奎;周代勇;胡宇;孙中光;胡亮;赵光绪;徐闯;刘世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F13/42;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以太网 串口 数据传输 效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为原始有效数据增设标记数据,在以太网网络端和串口端判断即将传输的数据是否包含标记数据,从而筛选出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发送到对应端口;本发明的一种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可以避免网络广播包数据以及其他干扰数据持续占用串口,同时避免CPU对非有效数据进行持续封包,提升了以太网与串口之间数据传输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井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井下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之间通信频繁,传输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目前煤矿井下的设备主要通过以太网与串口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但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以太网网络端数据仅仅对网络数据包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处置,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数据判断处理,导致以太网网络端数据大量涌入串口。该处理方式对下端串口设备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非源数据增加,会影响正常数据的传输,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其次,网络异常数据太多,影响串口对接设备的正常工作,降低了串口设备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
第二,串口端数据没有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判断,串口通信在工业环境容易受到干扰,进而产生大量的干扰数据,如果不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而直接进入以太网网络端,则影响网络设备数据的正常接收,降低了网络设备通信的准确性与快速性。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保证煤矿井下数据的传输更准确、更可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保证煤矿井下数据的传输更准确、更可靠。
本发明的煤矿井下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传输效率控制方法,以太网网络端向串口端传输数据时,包括如下步骤:
S1.接收源数据,为源数据增设标记数据得到标记源数据;
S2.对标记源数据进行封包并发送到以太网网络端;
S3.判断以太网网络端中的数据是否为本地数据,如是,则进入步骤S4;如否,返回步骤S1;
S4.获取本地数据中的用户数据,并判断用户数据是否为标记源数据,如是,则将标记源数据去除标记数据后剩余的数据作为有效数据,并进入步骤S5;如否,返回步骤S1;
S5.将有效数据发送至串口端。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标记数据包含N个字节,N≥4,一个字节对应一个数据值;其中:
当N=4时,第一个字节为任意数据值,第二至第四个字节为三个连续的数据值;
当N>4时,在第一个字节后的字节中任选三个连续字节设置数据值,且该三个连续字节的数据值为连续值,其余字节为任意数据值。
进一步,步骤S3中,判断以太网网络端中的数据是否为本地数据,具体包括:
对以太网网络端中的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该数据的协议代码;
判断协议代码是否为UDP,如是,则不是本地数据;如否,则是本地数据。
进一步,步骤S4中,判断用户数据是否为标记源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增设标记数据时标记数据所处的增设位置;
根据增设位置从用户数据中提取对应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