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676.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3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克;郎玉凯;杜洋洋;周思宇;熊国华;王源;王洪涛;赵东升;何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电站 雷击 光电 隔离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光电隔离箱安装在现场变送器与控制系统之间,包括:信号防雷器,与现场变送器相连,用于在现场变送器受到雷击时将雷电流泄入接地网;通过光纤相连的光纤发送模块和光纤接收模块,所述光纤发送模块还通过信号防雷器与现场变送器相连,用于接收现场变送器输出的4‑20mA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光纤接收模块,所述光纤接收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4‑20mA无源信号并发送给控制系统。本发明同时实现核电站控制系统防雷和隔离电磁干扰的双重作用,减小了核电站户外仪表因雷击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核电站控制系统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防雷击及电磁干扰屏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站主要通过在户外仪表的信号通道增加信号防雷器SPD来减小雷击对DCS控制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是,户外仪表遭受雷击时,信号防雷器SPD会被损坏而导致回路失效及信号传输中断;另外,信号防雷器SPD无法消除残压及电磁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及其控制方法,以减小雷击引发的跳堆概率,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所述光电隔离箱安装在现场变送器与控制系统之间,所述光电隔离箱包括:
信号防雷器,与现场变送器相连,用于在现场变送器受到雷击时将雷电流泄入接地网;
通过光纤相连的光纤发送模块和光纤接收模块,所述光纤发送模块还通过信号防雷器与现场变送器相连,用于接收现场变送器输出的4-20mA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光纤接收模块,所述光纤接收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4-20mA无源信号并发送给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光纤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跳线设置现场变送器的供电方式。
其中,所述光电隔离箱还包括:
电源模块,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光纤发送模块和所述光纤接收模块相连,输入端通过断路器与厂级电源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厂级电源提供的220V交流电源转换为24V直流电源,为所述光纤发送模块和光纤接收模块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还配置有电源防雷器以防止雷击对厂级电源的影响。
其中,现场变送器至所述光电隔离箱的电缆屏蔽线在现场变送器侧悬空,在所述光电隔离箱侧接地;所述光电隔离箱至控制系统的电缆屏蔽线在所述光电隔离箱侧悬空,在控制系统侧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用于核电站防雷击的光电隔离箱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现场变送器受到雷击时,通过信号防雷器将雷电流泄入接地网;
步骤S2,通过光纤发送模块接收现场变送器输出的4-20mA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经由光纤发送至光纤接收模块;
步骤S3,通过光纤接收模块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4-20mA无源信号并发送给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光纤发送模块以跳线设置现场变送器的供电方式。
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源模块将厂级电源提供的220V交流电源转换为24V直流电源,为所述光纤发送模块和光纤接收模块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模块还配置有电源防雷器以防止雷击对厂级电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