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452.7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孙阳;朴海音;孙智孝;杨晟琦;彭宣淇;李思凝;郎魁军;费思邈;管聪;闫传博;李俊男;骆遥;于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证 仿真 一致性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多个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仿真模型在状态量达到阀值时能够改变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耦合多个仿真模型,并构建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形成事件有向图;持续检测所述仿真模型的状态量,当所述状态量达到阀值时改变所述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并根据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向后的依次传递所述事件变量完成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关联仿真。本申请根据仿真事件特点,提出了事件关系依赖图,通过对状态变化的检测,构件了的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在同一个时间片内将所有事件进行标记,解决事件一致性问题,为对一致性较高的仿真应用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数值仿真来说,单一仿真模型基于状态进行仿真,仿真的精度基于数值迭代的粒度和公式的准确性,当多仿真模型进行协同交互的时候,会基于人类的认知定义多种事件,特别是针对强化学习的基于仿真事件进行决策的框架,对事件极其敏感。常规的仿真,无论是数值迭代还是事件触发基本都是基于状态进行判断,这种架构的仿真会出现事件传递滞后,状态不一致的现象,即长链依赖事件状态不完备性。例如雷达开机-照射目标-目标告警,三种事件依次依赖发生,若使用基于状态迭代的仿真,则至少需要两个时间片才会触发目标告警,会对事件敏感的决策框架造成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方法,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在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多个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仿真模型在状态量达到阀值时能够改变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
耦合多个仿真模型,并构建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形成事件有向图;
持续检测所述仿真模型的状态量,当所述状态量达到阀值时改变所述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并根据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向后的依次传递所述事件变量完成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关联仿真。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量为连续量。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事件变量为布尔类型,表达了一种上升沿或下降沿的变量。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事件有向图中,所述有向图的前边和后边至少包括一个事件变变量。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证仿真一致性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仿真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多个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仿真模型在状态量达到阀值时能够改变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
模型关联模块,用于耦合多个仿真模型,并构建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形成事件有向图;
处理模块,用于持续检测所述仿真模型的状态量,当所述状态量达到阀值时改变所述仿真模型的事件变量,并根据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事件依赖关系向后的依次传递所述事件变量完成多个仿真模型之间的关联仿真。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量为连续量。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事件变量为布尔类型,表达了一种上升沿或下降沿的变量。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事件有向图中,所述有向图的前边和后边至少包括一个事件变变量。
本申请根据仿真事件特点,提出了事件关系依赖图,通过对状态变化的检测,构件了的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在同一个时间片内将所有事件进行标记,解决事件一致性问题,为对一致性较高的仿真应用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冰箱及检测冰箱内食物的变质情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