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257.4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敬敬;黄志勇;赵思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N63/27;A01N63/20;A01P21/00;A01P3/00;C12R1/07;C12R1/38;C12R1/08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凤莹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复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菌种A组成;所述菌种A为短波单胞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或不动杆菌。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在在促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及促植物生长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解淀粉芽孢杆菌FH‑1与其他7株细菌按照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1∶1的比例复配成微生物复合菌剂,利用盆栽实验筛选除了具有高效促水稻根长、苗长、鲜重和干重的微生物复合菌剂FN,能显著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抑制水稻病原菌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及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的肥料,具有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净化和修复土壤,降低植物病害,提质增产,提高食品安全等特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微生物菌剂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一微生物菌剂存在功能单一、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将不同功能菌株组合,得到比单一微生物菌剂促生能力更强、更稳定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是微生物菌剂发展的趋势。目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农业公司的重点关注。如王继雯等(王继雯,赵俊伟,刘莉,等.M-14复合生物肥料抗小麦孢囊线虫及增产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5):676-680)施用M-14微生物复合菌剂,使小麦增产14.3%,胞囊线虫侵染率减少43.4%-70.8%。TJ Technology公司开发了一个名为QuickRoots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能够改善作物在苗期的营养元素供给,以小麦为例其增产量可达220-250kg/ha左右(白洋,钱景美,周俭民,等.农作物微生物组:跨越转化临界点的现代生物技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260-265);TJ Technology公司于2014年以3亿美元的价格将该技术转让给孟山都,此一例足以彰显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应用潜力和市场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获得一种具有促生特性的微生物复合菌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
本发明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和菌种A组成;所述菌种A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或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
上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中,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H-1;
所述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N-YM-3;
所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3-6;
所述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SI-1、芽孢杆菌(Bacillus sp.)JFH-1或芽孢杆菌(Bacillus sp.)IF-2或芽孢杆菌(Bacillus sp.)ZPC-1;
所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KYM-3。
上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中,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菌种A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1∶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在下述任一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翼状无柄髋关节假体
- 下一篇:一种雾化液的电子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