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通道多适用性智能荧光免疫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040.3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温天文;巫军;张亚琼;张建业;余细勇;易涛;朱华荣;张旭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兴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2 | 分类号: | G01N35/02;G01N35/04;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16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医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适用性 智能 荧光 免疫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通道多适用性智能荧光免疫分析仪,设备主要由送样部件、光源系统、光电检测系统、信号放大电路、主电路控制板、热敏打印机、触摸显示屏、MCU、数据通讯模块组成,所述送样部件包括轨道控制模块和智能送样控制模块,可实现手动或自动调节送样轨道宽度和长度,以及可实现设定样品检测重复次数、定时检测时间以及连续送样。本发明实现了设备更广泛的适用性,以及智能化,使用更为便捷;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明涉及分析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通道多适用性智能荧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以荧光抗体方法较常用。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其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免疫分析技术因其快速、简便、经济、单人份检测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食品质量监测、毒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目前,免疫分析技术朝着高灵敏度、定量和多元检测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可能成为病原体、恶性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早期有效和灵敏的筛查诊断技术。
荧光分析仪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的荧光效应进行检测的仪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有荧光素,经激发光源的照射、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入射光后,即可发射出比入射光波长稍长的荧光,当光源一旦停止照射,所发射的光也随之消失,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抗原与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与抗体结合的荧光素被释放出来,与抗体进行免疫反应的抗原越多,释放的荧光素就越多,荧光效应产生的荧光就越多,反之,则产生的荧光较少,通过将荧光强度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分析电信号即能够知道被检测物中对应抗原的含量。
目前市面上单通道荧光免疫分析仪主要缺陷是承载样品量只能一个,进样需要手动,检测效率较低;多通道荧光免疫分析仪一般承载样品多为十几二十几个,也有一定限止,并且每个通道需要配备检测系统,制造成本较高。同时,无论是单通道还是多通道,其共同缺点是送样口的尺寸是固定的,每台仪器送样口必须根据各厂家的试剂卡尺寸来定制,因此,导致一台仪器只能配套检测一种尺寸的试剂卡,适用性大大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性更广泛、智能便捷、操作简单省时单通道智能荧光免疫分析仪。此外相对多通道荧光免疫分析仪,该发明效率更高,承载样品量更多,而仪器制造成本更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兴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兴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