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复杂暗渠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41809.X | 申请日: | 201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1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丽;李佳霖;王勇;焦绪栋;林福明;秦松;郭小雅;李长振;张健;郭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C12R1/225;C12R1/01;C12R1/25;C12R1/10;C12R1/125;C12R1/07;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复杂 暗渠 水体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水体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复杂暗渠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菌剂按重量份数计,粪球菌15‑30份、乳酸菌5‑10份、芽孢杆菌25‑50份和酵母菌5‑10份混合经发酵所得。本发明复合高效菌剂与微纳米气泡同步逐渐由暗渠支流向干流运行,此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氧气气泡与河道悬浮物或悬浮底泥充分混合,并迅速吸附于悬浮物颗粒之上,通过生物代谢过程降解水体污染物,减轻水体黑臭,使复杂暗渠内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水体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复杂暗渠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环境问题。世界正面临着来自各种发展活动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和污染问题。世界人口的激增导致了水污染面积的增加。从监测排放到自然的水体流量和质量表明,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来自各区域的水质挑战。河道原生降解能力远小于污染物排入量,处于超负荷 状态,污染物不仅得不到及时降解,大量的污染物的耗氧降解还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及底泥均处于厌氧环境,从而加重污染及黑臭现象,导致我国河流、湖泊等水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的治理技术有很多种,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生物修复是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其他营养物质来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事实证明,生物修复比其他用于清理其他水质污染物的技术要便宜、安全、环保。微生物技术具有安全、生态、不易二次污染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体的治理当中去。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有的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有的是将明渠的部分修建为暗渠作为“水治理”的一种方法,以掩盖水质黑臭现象。复杂暗渠是指暗渠错综复杂、具有一定长度的暗渠,复杂暗渠更加大了对于河道内黑臭水体的治理难度。暗渠为缺氧或厌氧环境,河水不能有效复氧,最终使厌氧微生物占据主导,厌氧微生物对底泥和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氨气、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水体无法见光,不能种植生态植物以构成完善的生态环境来迅速提高水质,改善水体黑臭现象,是难度较大的水体修复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复杂暗渠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并利用该菌剂与负载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结合使用并进行合理计算布设暗渠内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修复暗渠内水体黑臭现象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处理复杂暗渠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菌剂按重量份数计,粪球菌15-30份、乳酸菌5-10份、芽孢杆菌25-50份和酵母菌5-10份混合经发酵所得。
所述菌剂为按重量份数计,保加利亚乳杆菌10-20份、粪链球菌10-20份、植物乳杆菌5-10份、地衣芽孢杆菌5-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纳豆芽孢杆菌 ADT10-20份、酵母菌5-10份混合经发酵所得。
所述纳豆芽孢杆菌ADT已于2019年09月27日保藏于CCT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保藏编号:CCTCC M 2019762,分类命名:纳豆芽孢杆菌ADT(Bacillus natto ADT)。
所述纳豆芽孢杆菌 ADT的形态特征有菌落为灰白色,近圆形,表面干燥,不透明,有褶皱,无光泽,边缘不光滑成裂叶状,中央颜色深于边缘部分,在斜面上菌落成树状生长。
该菌株活化:将所述菌株由斜面培养基接至LB液体培养基,30℃下120r/min培养24小时制成种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