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1363.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大鲵 人工 繁育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两个所述承重板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弧形板的顶部之间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顶部贯穿放置框且延伸至放置框的外部,两个所述承重板的相对一侧且位于放置框的正上方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对培养瓶内部的卵带和精液进行自动前后摆动摇晃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无需人工摇晃,省时省力,对摇晃中的培养瓶进行固定,提高了大鲵培养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鲵繁育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而且受精卵的孵化期长达九百小时左右,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大鲵在自然界繁殖率极低,随着我国人工繁育大鲵成功,人工繁育的大鲵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已有的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在对仿野生大鲵的繁育过程需要将雄性大鲵的精液和雌性大鲵的卵带进行摇晃混合,使其精卵充分混合,但由于人工摇动费时费力,并且对卵带无法固定,导致摇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卵带掉落的现象,造成卵带损害,影响繁育成活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自动混合大鲵卵带和精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两个所述承重板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弧形板的顶部之间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顶部贯穿放置框且延伸至放置框的外部,两个所述承重板的相对一侧且位于放置框的正上方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轴的相对一端且位于培养瓶的表面均设置有夹块,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夹块且延伸至夹块的一侧,一个所述承重板远离培养瓶的一侧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一个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贯穿一个所述承重板且延伸至一个所述承重板的一侧。
优选的,一个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且位于一个所述承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且位于夹块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夹块,所述橡胶夹块与培养瓶相接触。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承重板的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培养瓶的背面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通过防松螺母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与夹块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培养瓶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通过弧形板、限位块、放置框、滑动块、连接轴、电机、驱动轴、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培养瓶的配合使用,对培养瓶内部的卵带和精液进行自动前后摆动摇晃混合,混合更加均匀,无需人工摇晃,省时省力,通过橡胶夹块、夹块、防松螺母、连接板、丝杆、转盘、固定板的配合使用,对摇晃中的培养瓶进行固定,防止摇晃混合过程中,培养瓶掉落,提高了大鲵培养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野生大鲵人工繁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培养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竹溪县隆源大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鲵苗人工催产授精装置
- 下一篇:锅炉余热利用蚕蛹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