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态局域化理论的隔振梁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41074.0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宇;宋智广;李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局域 理论 隔振梁 系统 | ||
一种基于模态局域化理论的隔振梁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梁,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隔振梁系统总重量大的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支撑底座、长梁和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支撑底座沿直线依次设置,每个支撑底座上安装一个所述支撑组件,长梁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组件上。由于各支撑组件是独立的,支撑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换各种长梁。便于研究梁的总长、厚度、材料参数等对双跨梁的模态局域化的影响。通过移动中间支撑组件的位置,可以控制双跨梁的失谐量。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梁,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模态局域化理论的隔振梁系统,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结构具有周期性的振动系统中,结构系统参数或边界条件的无序性和不规则性可能引发结构振动时的模态局域化现象,即此时振动集中在某一区域内,而其他区域的振动小或基本为零。因此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可以将重要或精密的仪器放置在振动微小的区域,从而可以达到被动振动控制的目的。现有的梁系统隔振基本都采用安装隔振器来实现,而这增加了结构的总重量,在对轻质化有较高要求的航空航天结构中,这显然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隔振梁系统总重量大的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模态局域化理论的隔振梁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该隔振梁系统包括多个支撑底座、长梁和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支撑底座沿直线依次设置,每个支撑底座上安装一个所述支撑组件,长梁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支撑组件包括U型架和两个圆柱,U型架的下端与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U型架的两个侧壁相对设有通孔,两个圆柱由上至下依次插装在通孔内,长梁设置在两个圆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U型架的上板体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的直径与通孔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地,圆柱可更换为梯柱。
进一步地,所述梯柱为由上到下依次渐宽的梯型柱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改变中间支撑的位置,可实现失谐量的调节;通过改变中间支撑的螺栓的拧紧程度,可实现对双跨梁中间支撑约束强弱的改变;通过将两端支架中的圆柱改为梯柱,可将简支条件变为固支条件,实现边界条件的改变。
2、由于各支撑组件是独立的,支撑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换各种长梁。便于研究梁的总长、厚度、材料参数等对双跨梁的模态局域化的影响。通过移动中间支撑组件的位置,可以控制双跨梁的失谐量。
3、与梁接触的圆柱(或梯柱)是可以拆卸的,因此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柱体以实现边界条件的改变,也可实现对变截面梁的夹持。使用圆柱以实现简支条件,梯柱以实现固支条件。
4、通过松紧中间支撑上的螺栓,可以实现双跨梁中间约束强弱的调节,进而用于研究中间约束强弱对双跨梁模态局域化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侧视图;
图5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梯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超声波雷达
- 下一篇: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相相耦合驱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