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扰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41023.8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文俊强;庞永龙;张硕;张子翕;李彦昌;杨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24/38;C04B103/22;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动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扰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抗扰动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1000份、矿渣粉390‑415份、天然砂580‑625份、增强纤维12‑20份、减水剂10‑15份、缓凝剂6‑18份、水375‑395份;所述缓凝剂为磺化木质素、焦磷酸钠、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抗扰动混凝土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混凝土的干裂收缩,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扰动性,避免了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扰动而产生裂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扰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公路、水力等建设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随着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很多的公路修建都使用了混凝土桥梁结构,由于公路上交通运输量及车辆载重量的增加,混凝土桥梁结构受到扰动而受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降低公路及桥梁的受损程度,保证其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的抗扰动性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方法。
申请公布号为CN10658778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扰动混凝土,包括灌浆料、石子、水和添加物,质量配比为灌浆料:石子:水=69.7:20.9:9.4,添加物为抗裂增韧外加剂或抗裂增韧外加剂与纤维或抗裂增韧外加剂与早强剂,抗裂增韧外加剂为聚乙烯醇;纤维的配比量为灌浆料的0.1-0.4%,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早强剂的配比量为灌浆料的0.5-1%,早强剂为硫酸钠、甲酸钙、氯化钠、氯化钙或硝酸钙。该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但是该混凝土受扰条件下的抗压强度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扰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在受扰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较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抗扰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各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扰动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1000份、矿渣粉390-415份、天然砂580-625份、增强纤维12-20份、减水剂10-15份、缓凝剂6-18份、水375-395份;所述缓凝剂为磺化木质素、焦磷酸钠、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并采用了磺化木质素、焦磷酸钠、淀粉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缓凝剂,能够调整水泥的水化时间,进而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的干裂收缩,避免了在混凝土固化时在内部产生微小裂缝,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扰动性。磺化木质素、焦磷酸钠、淀粉除了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还可以提高各原料之间的粘结力,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避免混凝土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受扰时产生裂缝。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扰动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1000份、矿渣粉405-415份、天然砂580-625份、增强纤维13-20份、减水剂10-15份、缓凝剂15-17份、水385-395份;所述缓凝剂为磺化木质素、焦磷酸钠、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了各原料的配比,使得缓凝剂与其他原料之间配合,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缓凝剂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扰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耐碱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纤维采用聚丙烯纤维和耐碱玻璃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韧性,抑制细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聚丙烯纤维和耐碱纤维加入混凝土中,还具有较好的抗收缩性,在使用量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大幅改善混凝土的抗扰抗裂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与耐碱玻璃纤维以质量比(1.2-4):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1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大车盲区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贴片机的顶板运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