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眼纹乳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9837.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6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贵;杨述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94 | 分类号: | A61K8/9794;A61K8/9789;A61K8/92;A61K8/64;A61K8/55;A61K8/60;A61Q19/00;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张玉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眼纹乳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护肤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祛眼纹乳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蛋白水解液4.5~13.1份,青果油0.5~2份,山金车花提取物0.5~1份,射干提取物1~2份,龙舌兰叶提取物0.1~0.5份,大腹皮提取物0.1~0.5份,椒目提取物0.1~0.5份,泽兰提取物0.5~2份,蒺藜提取物0.3~1份,山楂叶提取物0.1~0.5份,菊花提取物0.5~2份,改性棕榈酰六肽‑12 3~10份,白薇提取物0.5~2份,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2~3份,大豆磷脂酰胆碱0.01~0.2份,海藻糖0.05~0.4份,聚乙二醇200 1~3.5份,PEG‑40氢化蓖麻油0.05~0.5份,水35~56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棕榈酰六肽‑12在眼霜中的稳定性差,用于眼部皮肤后持久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祛眼纹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部肌肤是人体最薄的肌肤,同时又是活动最频繁的部位。现代生活方式更是带给了眼部皮肤更多的伤害和负担,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地运用电脑,再加上大量的报刊、影视光盘主宰休闲时光,眼睛及眼周肌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眼部疲劳、眼睛干涩、眼周皮肤微循环不畅。同时,暖气、空调器的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皮肤缺水,眼部皮肤表皮和真皮层的厚度只有0.55毫米,只有面部皮肤的四分之一厚,更容易出现缺水干燥问题;眼部化妆使用的眼影、眼线、睫毛膏等彩妆品的使用和卸妆带来的频繁的物理及化学伤害,都使得人们的眼部皮肤变得更为脆弱敏感,从而更容易产生黑眼圈、细纹、松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眼部护理产品是必需的护肤程序。
棕榈酰六肽-12是应用广泛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促进真皮层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的性能。将棕榈酰六肽-12添加到眼霜中,能帮助眼部肌肤补充胶原蛋白,提升弹性,减少眼部皱纹,同时它还具有增强细胞活性,提升肌肤含水量,增加肌肤光泽、改善肤色的特性。由于棕榈酰六肽-12在眼霜中的稳定性差,用于眼部皮肤后持久性差。因此,开发一种促进棕榈酰六肽-12在眼霜中稳定、提高棕榈酰六肽-12作用于眼部皮肤后持久性的祛眼纹乳霜,在护肤领域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祛眼纹乳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棕榈酰六肽-12在眼霜中的稳定性差,用于眼部皮肤后持久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祛眼纹乳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蚕丝蛋白水解液4.5~13.1份,青果油0.5~2份,山金车花提取物0.5~1份,射干提取物1~2份,龙舌兰叶提取物0.1~0.5份,大腹皮提取物0.1~0.5份,椒目提取物0.1~0.5份,泽兰提取物0.5~2份,蒺藜提取物0.3~1份,山楂叶提取物0.1~0.5份,菊花提取物0.5~2份,改性棕榈酰六肽-12 3~10份,白薇提取物0.5~2份,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1.2~3份,大豆磷脂酰胆碱0.01~0.2份,海藻糖0.05~0.4份,聚乙二醇200 1~3.5份,PEG-40氢化蓖麻油0.05~0.5份,水35~56份,
所述改性棕榈酰六肽-12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硬脂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天门冬氨酸:棕榈酰六肽-12、水质量比为40:8:7:3:2:5:100的混合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蚕丝蛋白水解液8.3份,青果油1.2份,山金车花提取物0.7份,射干提取物1.5份,龙舌兰叶提取物0.3份,大腹皮提取物0.3份,椒目提取物0.3份,泽兰提取物1.2份,蒺藜提取物0.6份,山楂叶提取物0.3份,菊花提取物1.2份,改性棕榈酰六肽-12 6.3份,白薇提取物1.2份,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2.2份,大豆磷脂酰胆碱0.13份,海藻糖0.26份,聚乙二醇2002.3份,PEG-40氢化蓖麻油0.28份,水47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9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暴水炮车
- 下一篇:基于自适应风险度的安全半监督学习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