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7544.6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礼;刘义刚;杨寨;刘长龙;孟祥海;杜娟;邹剑;赵立强;陈祥;罗志锋;兰夕堂;李年银;高尚;张璐;张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E21B43/08;E21B33/13;C09K8/74;C09K8/506;C09K8/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非均质 砂岩 过筛 管暂堵 分流 酸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主要步骤是依次向井筒内注入酸化隔离液A、酸化液B、暂堵剂C、酸化液B、后置液D、顶替液E,然后关井一段时间,依据井型决定是否返排,然后开井生产。其中,酸化隔离液A由以下组分组成:HCl、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破乳剂、其余为水;酸化液B由以下组分组成:HCl、HF或HBF4、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破乳剂、助排剂、其余为水;暂堵剂C由以下组分组成:D‑葡萄糖胺、冰醋酸、吡啶‑硼烷络合物、丙酮、甲醇、HCl、其余为水。本发明的方法施工工序简单,且成本低,暂堵强度高,在高渗透率极差、高非均质砂岩储层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暂堵分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储层酸化增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
背景技术
砂岩油气藏是世界上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世界常规油气资源的57%。建井过程中,钻完井液滤失或多或少将对生产井和注入井产生一定污染,造成表皮系数为正,因此,油田现场常采用酸化后投产或投注。此外,绝大多数砂岩储层为强非均质性,各井段渗透率极差很大,若直接注入酸液,基于最小流动阻力原理,绝大部分酸液直接流进了高渗透层,而低渗透层并未得到有效酸化改造,所以,需使用暂堵剂才能实现全井段均匀酸化。对于胶结较为疏松的砂岩储层,常需采用防砂完井工艺,最常用的防砂工艺是筛管完井,而为了防砂,筛管壁上孔眼直径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若采用常规的固体暂堵剂,如颗粒和纤维等,很难通过筛管到达储层,无法实现酸液分流,所以,暂堵剂需先是液体,通过筛管后,在储层中再变成冻胶或固体,实现暂堵分流酸液。针对这种特殊的暂堵剂,需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
目前,与储层过筛管分流酸化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专利CN201610513187.4公开的一种砂岩储层自转向分流酸化方法,依靠转向酸自身黏度变化实现暂堵分流,其黏度从几十毫帕秒到几百毫帕秒,暂堵强度十分有限,对于渗透率极差较小的储层比较适用。而对于强非均质储层,由于其渗透率极差很大,若仍然使用转向酸,根据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其分流效果十分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专利CN201910701577.8公开的一种高渗砂岩储层长井段转向分流酸化方法提出了调剖剂B剂和相变堵剂C剂,依靠调剖剂B剂先形成冻胶,再依靠相变堵剂C剂形成固相颗粒堵剂,该调剖剂和相变堵剂可顺利通过筛管,然后在储层中形成封堵强度高的暂堵,但其需要依靠调剖剂和相变堵剂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有效暂堵,施工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该方法施工工序简单,且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上储层过筛管分流酸化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过筛管暂堵分流酸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向井筒注入酸化隔离液A,酸化隔离液A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3~15%HCl、0.1~0.6%缓蚀剂、1~2%铁离子稳定剂、1~2%防膨剂、0.1~0.6%破乳剂、其余为水。所述酸化隔离液A主要作用是与砂岩储层中碳酸盐类矿物反应,且将地层流体与酸化液B隔离,以此降低酸化液B处理地层时附带产生的二次沉淀。
S2、向井筒注入酸化液B,酸化液B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6~15%HCl、1~3%HF或4~8%HBF4、0.5~1.2%缓蚀剂、1~2%铁离子稳定剂、1~2%防膨剂、0.1~0.6%破乳剂、0.1~0.6%助排剂、其余为水。酸化液B主要作用是与砂岩储层基质和盐酸不溶堵塞物反应,提高储层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药理水杯
- 下一篇:一种监控室人员在岗消防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