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37503.7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8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杨;孙江;张金海;蔡丹;孙剑锋;苏兆锋;杨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J35/10 | 分类号: | H01J35/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 地址: | 71002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强流 二极管 阳极 | ||
为了克服每次实验须更换整个阳极靶的限制,同时满足脉冲功率装置快速切换输出射线参数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该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包括旋转支架、旋转套、支撑轴、真空旋转手臂和多个阳极靶;旋转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阳极靶安装法兰,阳极靶设置在阳极靶安装法兰上;真空旋转手臂与旋转套连接,将外部动力传递给旋转套,旋转套设置旋转支架的中心,带动旋转支架旋转,支撑轴通过轴承套装在旋转套内,用于支撑旋转支架。该阳极靶安装后,实验时无须拆卸二极管装置和重新抽真空,也无须更换阳极靶,同时,该阳极靶满足连续以不同射线参数辐照样品的实验需求,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功率强流脉冲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强流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高剂量大面积x射线或γ射线的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
背景技术
强流二极管主要由处于真空中的阴极、阳极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阴极发射的强流电子束与高原子序数(下简称Z)阳极靶相互作用产生高剂量大面积x射线或γ射线。在二极管阳极区域,由于电子束能量高、强度大(0.3~15MeV、10kA~25MA),轰击到阳极靶上的电子束会对靶产生极强的热力学破坏效应,导致二极管输出的射线辐射场均匀性指标(靶后方1米处辐射场剂量率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降低,使得阳极破孔、断裂、扭曲,每次实验后须整体更换阳极靶,实验效率低下。另外一方面,对于连续以不同射线参数辐照样品的实验需求,现有装置无法满足,只能拆开二极管更换阳极。
现有脉冲功率装置的强流二极管所用阳极靶多为单层钽靶,蒯斌等所著的《高功率辐射模拟设备及其应用分析》、《长脉冲高阻抗强流电子束二极管》等文章中介绍了的“晨光号”、“强光一号”等加速器基本构造,其中列出的各加速器的二极管均采用单层钽靶,每次实验后或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须更换整个阳极,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强流二极管输出辐射场的均匀性,克服每次实验须更换整个阳极靶的限制,同时满足脉冲功率装置快速切换输出射线参数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该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主要由旋转支架和阳极靶组成,旋转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阳极靶安装法兰,可安装多个不同构型的阳极靶。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强流二极管阳极靶,包括旋转支架、旋转套、支撑轴、真空旋转手臂和多个复合阳极靶;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阳极靶安装法兰,所述复合阳极靶设置在阳极靶安装法兰上;所述真空旋转手臂与旋转套连接,将外部动力传递给旋转套,所述旋转套设置旋转支架的中心,带动旋转支架旋转,所述支撑轴通过轴承套装在旋转套内,用于支撑旋转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阳极靶包括依次设置的等离子体抑制层、轫致辐射层、电子中子吸收层和真空结构支撑层;所述等离子体抑制层的材料为石墨烯或钛,所述轫致辐射层的材料为钽,所述电子中子吸收层的材料为石墨,所述真空结构支撑层的材料为1系铝。
进一步地,所述轫致辐射层主要由多层钽箔叠加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等离子体抑制层的厚度为2~50μm,所述轫致辐射层的厚度为0.45mm~0.90mm,所述电子中子吸收层的厚度为0.5mm~20mm,所述真空结构支撑层的厚度为2mm~1cm。
进一步地,所述轫致辐射层由50μm纯钽箔叠加而成,叠加数量为9层~12层,各层间的气隙小于1μm。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四个阳极靶安装法兰,四个阳极靶安装法兰沿旋转支架的中心周向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旋转手臂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带动真空旋转手臂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与旋转支架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与旋转支架通过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为圆形铝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院,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