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37156.8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洁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油用 纳米 乳液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的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30~6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5~45份的去离子水;5~15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3~8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2~6份的乳化助剂;1~5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制备过程包括油相制备、水相制备及油相与水相相混合步骤等。本发明的驱油用纳米微乳液能够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此外,该驱油剂在驱油过程中不易被吸附、洗脱,表面活性剂的损失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的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一种廉价高效、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其在能源、化工原料以及国防战略物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的采收率大约在32%,其中陆上东部油田的平均采收率相对较高,达到35%;而西部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25%左右远低于国外油田的平均水驱采收率水平。上述数据表明水驱之后我国还有大量的地质储量残留在地下没有开发出来,特别是对于低滲或者是超低滲透油层中的大量地质储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水驱后的剩余油采收率和有效开发低渗透的油田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一般说来,石油的开采以及油田的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ー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都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的采油技术。其中ー次采油是完全依靠地层的天然能量进行的自喷开采,一般平均采收率小于15%。ニ次来则是指一次采油完成后,即地层能量释放以后采用外在补充能量的注水或注气的采油技术,其采收率大约为30%-40%,随着二次采油接近后期,油田采出液的含水率相应地逐渐增加,原油开采的经济效益大幅度衰减。二次采油后人们采用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其采用的新技术统称为三次采油技术,亦称强化采油( Enhaneed Oil Recovery,EOR)技术。
三次采油是二次采油后的再次开采新技术。三次采油技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三次采油技术包括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等;其中,化学驱通过注入化学剂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以及三元复合驱等;气驱包括混相或部分混相的CO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驱、蒸汽吞吐、热水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
表面活性剂驱油可使界面张力达到较低值,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石油的采收率。然而,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大,并且在地层中吸附损失大,从而提高了采油成本,经济效益低。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能够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此外,该驱油剂在驱油过程中不易被吸附、洗脱,表面活性剂的损失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基于该驱油用纳米微乳液,其包含如下重量份原料:
A)30~65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B)25~45份的去离子水;
C)5~15份的的碳数为1~8的醇的一种或几种;
D)3~8份的羧酸盐复合乳化剂;
E)2~6份的乳化助剂;
F)1~5份水溶性耐温抗盐剂;
且上述驱油用纳米微乳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洁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洁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