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于小型泥石流沟治理的装配式支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6703.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龙建辉;李旭鹏;易志强;王双娇;岳扬扬;吴爽;张天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冯静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小型 泥石流 治理 装配式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小型泥石流沟治理的装配式支挡结构包括活动挡板与至少一个宾格石笼,活动挡板成排交错设置于宾格石笼后,宾格石笼沿泥石流沟相互交错设置,活动挡板的定置柱体下端埋置固定于泥石流沟床,空心套管套设于定置柱体地面部分外部,面板固定在空心套管外侧的环形卡套上形成活动挡板,宾格石笼拦挡较大型石块,活动挡板的面板可以绕定置柱体旋转,起到分流作用的同时还能延长石块的运动路径,实现消能,选择性拦挡,装配式活动挡板的面板、空心套管和定置柱体可以提前加工,现场只需装配,节省施工时间,且面板及空心套管可拆卸,方便清理淤积的石块,遇到故障也可以单独针对解决,预制件可以重复利用,节约工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应于小型泥石流沟治理的装配式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流域因储存超量的松散砂石物质在暴雨的冲击下经重力作用使松散固体物与水体形成混浊流体沿沟床向下游运动的一种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破坏性强、爆发突然、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的特点,其漫流淤积、集中冲刷、堵河断流、主河改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种,其中,巨型泥石流的一次固体物质总量≥50×104m3,20×104m3≤大型泥石流的一次固体物质总量50×104m3,2×104m3≤中型泥石流的一次固体物质总量20×104m3,小型泥石流的一次固体物质总量2×104m3。
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防治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中型泥石流频繁发生的西南地区,且防治技术进步非常快,而对于我国中北部山区,诸如山西、河北地区,其泥石流的状况则鲜为外界所知,这些地区因自然地理环境与西南地区有较大差别,所形成的泥石流多系小型泥石流,其规模不大,但为数众多,暴发频率较高,且多为暴雨型泥石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此类小型泥石流的防护,应用现有中大型防治技术显得大材小用且相对不经济,因此,构建一种既经济又安全、既简便又可重复利用的针对于小型泥石流沟防护的拦挡结构体系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于小型泥石流沟治理的装配式支挡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支挡结构体系既经济又安全,既简便又可重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于小型泥石流沟治理的装配式支挡结构,包括活动挡板与至少一个宾格石笼,所述宾格石笼用于沿泥石流沟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活动挡板成排设置于所述宾格石笼后,相邻两排的所述活动挡板互相交错设置,所述活动挡板包括面板、空心套管和定置柱体,所述定置柱体的下端用于埋置固定于泥石流沟床,所述空心套管套设于所述定置柱体地面部分外部,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空心套管外部。
优选地,所述面板包括实心钢板,所述实心钢板外表面粘贴有平直橡胶外皮,所述平直橡胶外皮由废旧轮胎经加工后得到。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定置柱体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面板中下部设置有多个圆形的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直径按从下到上、由外而内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空心套管外侧轴向设置多个环形卡套,所述实心钢板长边一侧设置有同等数量的卡头,所述环形卡套上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卡槽,所述面板数量与每个所述环形卡套上的卡槽数量相同,所述实心钢板与所述环形卡套通过卡头与卡槽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心套管内壁上部设有凹型限位结构,所述定置柱体上部设置凸状限位结构,所述凹型限位结构与所述凸状限位结构相互配合,对所述空心套管进行轴向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6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