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端恒阻滤波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6025.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6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姜杨;彭志华;鞠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范赤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端恒阻 滤波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端恒阻滤波组件,包括输入端子1,输出端子2,电感L1、L2、L3、L4、L5,电阻R1、R2,所述输入端子1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2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2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3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3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子2;所述电感L1、L4的输入端并联有电容C1,所述电感L1、L4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电感L3、L5的输入端并联有电容C3,所述电感L3、L5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4;所述电阻R1与电容C5串联后并联连接在电感L4的两端,所述电阻R2与电容C6串联后并联连接在电感L5的两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超宽带响应工作频段、良好带外抑制特性、任意截止频率滤波设计的双端恒阻滤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端恒阻滤波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性能接收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射频接收机不仅要求具有高灵敏度,同时对高线性度、降敏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在当前电磁通信环境噪声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接收机的信噪比与降敏动态范围将不但受到外部因素的显著影响,同时与其自身的混频杂散与混频互调也关系密切。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在接收通道中混频器的后端级联恒阻式滤波组件,通过恒阻式滤波组件的特殊结构将混频杂散转化为热量消耗,可明显降低混频杂散幅度,有助于降低混频杂散以及混频互调,进而提高接收通道的信噪比以及降敏动态范围。
目前,恒定阻抗滤波组件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正交相位法设计法和定向耦合器。上述方案中,恒定阻抗滤波组件可采用正交相位法设计法,先将输入信号通过同相功分器分为幅度与相位均相同的两路,其中一路依次经过+45°移相器与带通滤波器;另一路依次经过-45°移相器与带通滤波器,两支路信号再经由第二个同相功分器合路输出信号,而反射信号则经原路返回第一个同相功分器,此时两支路反射信号正好在输入端口相抵消,该端口处的电压驻波比将大幅得到改善。对于频率较高的微带滤波器而言,则可采用定向耦合器来实现该特性,将定向耦合器分别连接至反射型滤波器的两端,反射信号通过原路返回由于反向在输入端口相抵消。
为了使接收通道获得良好信噪比以及降敏动态范围,混频器后端的恒阻滤波组件要求做到超宽带工作带宽,上述两种类型的吸收型滤波器其工作带宽主要取决于移相器或者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一旦超过该带宽,则无法满足超宽频带阻抗恒定的要求,对接收信噪比以及降敏动态范围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端恒阻滤波组件,解决现有的滤波组件无法满足超宽频带阻抗恒定的要求,对接收信噪比以及降敏动态范围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设计一种双端恒阻滤波组件,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电感L1、L2、L3、L4、L5、电阻R1、R2、电容C1、C2、C3、C4、C5、C6,所述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均连接外界的差分信号,所述电感L1、所述电容C1组成的电路与所述电感L4、所述电容C2组成的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电感L4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与电容C2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感L3、所述电容C3组成的电路与所述电感L5、所述电容C4组成的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电感L5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5另一端与电容C4一端相连接,电容C4另一端与电感L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电感L1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子;所述电阻R1与电容C5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感L4的两端,所述电阻R2与电容C6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电感L5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电感L4、L5和所述电容C2、C3均与射频地相接。
进一步,所述电感L1、L2,L3和所述电容C1、C2、C3、C4组成低通滤波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6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