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扰消除器与干扰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779.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维;杨锦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32 | 分类号: | H04B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小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消除 方法 | ||
一种干扰消除器与干扰消除方法,能够产生一消除信号用来减少一网络装置的接收器的接收信号的跨端口异质近端串音(XPAN)。该干扰消除器包含:一过取样电路,过取样源自于该网络装置的传送器的XPAN传送信号,以产生一过取样信号,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高于该接收器的接收频率的频率;一频率差异计算电路,计算该传送器的传送频率与该接收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异;一取样率转换器,依据该频率差异处理该过取样信号,以产生一转换信号,该转换信号的频率低于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且等于该接收频率的频率;以及一XPAN消除器,依据该转换信号产生该消除信号,另依据一误差信号决定该XPAN消除器的系数,该误差信号相依于该接收信号的XPAN与该消除信号之间的差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干扰消除器与干扰消除方法,尤其是关于用于网络装置的干扰消除器与干扰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装置的传送器的传送信号会对该网络装置的接收器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为解决此问题,申请人提出了US9252994B2的美国专利的发明;然而,上述专利发明仰赖消除信号产生电路(例如:采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技术的电路)来追踪及补偿一定时间内消除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相位偏移(phase shift)与干扰信号的混波(aliasing),故该消除信号产生电路可能于该传送器与该接收器之间的时序差较大时有较差的表现;另外,在该网络装置进入节能以太网络(Energy-Efficient Ethernet,EEE)的低功耗闲置(Low Power Idle)模式的静止状态(Quiet State)的期间内,该消除信号产生电路可能无法追踪该相位偏移的变化,这使得该消除信号产生电路于离开该静止状态时无法产生适当的消除信号,并导致该接收器的讯杂比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扰消除器与干扰消除方法,以处理传送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问题。
本发明的干扰消除器能够产生一消除信号用来减少一网络装置的一接收器的一接收信号的跨端口异质近端串音(cross port alien near-end crosstalk,XPAN)。该干扰消除器的一实施例包含一过取样电路、一频率差异计算电路、一取样率转换器、以及一XPAN消除器。该过取样电路用来过取样一XPAN传送信号,以产生一过取样信号,其中该XPAN传送信号源自于该网络装置的一传送器,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高于该接收器的一接收频率的频率。该频率差异计算电路用来计算该传送器的一传送频率以及该接收器的该接收频率之间的一频率差异。该取样率转换器用来依据该频率差异处理该过取样信号,以产生一转换信号,其中该转换信号的频率低于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且该转换信号的频率等于该接收频率的频率。该XPAN消除器用来依据该转换信号产生该消除信号,另用来依据一误差信号决定该XPAN消除器的至少一系数,其中该误差信号相依于该接收信号的XPAN与该消除信号之间的差异。
本发明的干扰消除方法是由一网络装置来执行,该方法能够产生一消除信号用来减少一网络装置的一接收器的一接收信号的跨端口异质近端串音(XPAN)。该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下列步骤:过取样一XPAN传送信号,以产生一过取样信号,其中该XPAN传送信号源自于该网络装置的一传送器,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高于该接收器的一接收频率的频率;计算该传送器的一传送频率以及该接收频率之间的一频率差异;依据该频率差异处理该过取样信号,以产生一转换信号,其中该转换信号的频率低于该过取样信号的频率,且该转换信号的频率等于该接收频率的频率;以及使用一滤波器以依据该转换信号产生该消除信号,并依据一误差信号决定该滤波器的至少一系数,其中该误差信号相依于该接收信号的XPAN与该消除信号之间的差异。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附图作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包含本发明的干扰消除器的网络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显示本发明的干扰消除器的一实施例;
[图3]显示图2的取样率转换器的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