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5633.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丽;冯旺;杨雨;陆江;白云;杨成樾;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1;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绝缘 双极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该晶体管包括:N型重掺杂第一场截止层;N型重掺杂第二场截止层形成于N型重掺杂第一场截止层之上;N型轻掺杂漂移层形成于N型重掺杂第二场截止层之上;调控P型Base区形成于N型轻掺杂漂移层内;N型重掺杂源区形成于调控P型Base区内;源极金属形成于调控P型Base区的部分区域内以及N型重掺杂源区的部分上表面,且与N型重掺杂源区的上表面和侧壁形成欧姆接触;栅介质层形成于N型轻掺杂漂移层之上;栅极形成于栅介质层之上;层间介质形成于栅极之上及栅极的两侧,以隔离栅极和源极金属;P型重掺杂集电极区形成于N型重掺杂第一场截止层的背面。本发明通过形成双层场截止层结构,优化了器件特性,提高了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具有禁带宽度大,临界击穿场强高、热导率和电子饱和速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高压、高温、高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因其电导调制效应,在智能电网、固态变压器、高压传输等高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有N沟道和P沟道,N沟道IGBT使用P型掺杂衬底,P沟道IGBT使用N型掺杂衬底。由于电子相对空穴较高的迁移率,因此N沟道IGBT更容易实现高电流能力。这也是目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实现低的导通压降和高电流能力。同时对于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如何在保证击穿电压的同时,实现静、动态性能的优化折中,提高可靠性和鲁棒性,一直都是器件设计和研究的重点。
目前制备N沟道IGBT主要有两种技术途径,一种是采用P型衬底材料直接制备,另一种是采用外延翻转(Flip-Type)技术制备。针对第一种技术,如图1所示,直接采用P型重掺杂衬底作为器件背面集电极,然后在P型重掺杂衬底上外延生长漂移层,再在漂移层上进行器件正面工艺。然而对于这种技术,P型衬底材料的电阻率比N型衬底高50至100倍,致使器件导通电阻大,电流导能力小;且高质量大尺寸低阻的P型衬底难以获得,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针对第二种Flip-Type技术,如图2所示,首先在N型重掺杂SiC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缓冲层和N型轻掺杂漂移层,其中N型轻掺杂漂移层的厚度大于100μm;然后在N型轻掺杂漂移层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截止层、P型集电极区、P型重掺杂外延层,其中P型重掺杂外延层的厚度为100μm至200μm;之后将整个材料翻转,去掉N型重掺杂SiC衬底和N型缓冲层,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操作进行表面抛光后,再进行正面工艺,完成器件制备。对于这种技术,一方面要多次外延,且需要低阻厚膜外延,工艺复杂,难度大;另一方面要先进行背面翻转减薄工艺,然后再进行正面工艺,因应力和薄片对器件整体制备工艺和平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工艺复杂,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降低正向导通压降,优化静、动态特性,消除开关震荡,提高可靠性和鲁棒性,降低制造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一种碳化硅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包括:
N型重掺杂第一场截止层;
N型重掺杂第二场截止层,形成于该N型重掺杂第一场截止层之上;
N型轻掺杂漂移层,形成于该N型重掺杂第二场截止层之上;
调控P型Base区,形成于该N型轻掺杂漂移层内;
N型重掺杂源区,形成于该调控P型Base区内;
源极金属,形成于该调控P型Base区的部分区域内以及该N型重掺杂源区的部分上表面,且与该N型重掺杂源区的上表面和侧壁形成欧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