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电驱车辆尾部连接锁焊接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342.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曹松卫;吕胜;王萍;孙国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驱车 尾部 连接 焊接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电驱车辆尾部连接锁焊接定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定位装置复检;S2:结构件与定位装置组装;S3:将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装配的组合体,起吊到车辆大梁上相应位置,将组合体与底盘下支点连接;另一端使组合体焊接底面与车辆后梁贴平,间隙≤0.1mm,分别拧紧固定支耳的锁紧螺母及固定尾部连接锁的螺栓;S4:借助经纬仪,利用定位装置上的2个测量柱及2个标杆,与底盘纵向对称面进行比较,并做相应调整,直到重合,确定定位装置位置,同时以满足设计对支耳及尾部连接锁装配形位公差的要求;并进行后续步骤。本发明车辆尾部联接锁、支耳装配过程中焊接定位位置确定、定位方法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电驱车辆尾部连接锁焊接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车辆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车辆较大,定位精度高,常规的定位方法无法满足装配、周期要求,导致装配过程中结构件定位困难,空间位置关系尺寸、形位公差检测繁琐,最终结果不易保证,从而出现上装后相关部件对接错位或之间有干涉的情况,一些重要件的装配定位不准确,装配误差较大,车辆的部分性能受到影响。
大型车辆种类繁多,没有一种通用的方式可以对重要结构件进行定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底盘厂家已经对下支座进行焊接、加工完成。由于其相对底盘大梁的位置已经确定,对于后续总装过程中,其他重要件的定位,包括尾部连接锁、回转支耳、气囊恒力支承装置、舱体辅助支撑装置,以及整车纵线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高,需要通过专用定位方法与定位装置进行装配定位。如有必要,过程中利用激光跟踪仪、经纬仪检测进行调整、确认。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依靠临时拼凑简易定位工装,并进行现场逐一检测、必须用经纬仪,激光跟踪仪等配合,效率低、周期长、费用高、精度不准确,装配过程中出现了反复拆、装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尾部联接锁、支耳装配过程中焊接定位位置确定、定位方法简化的一种大型电驱车辆尾部连接锁焊接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电驱车辆尾部连接锁焊接定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定位装置复检;
S11:预检定位装置尺寸及形位公差,保证定位装置同轴度≤Ф 0.1mm,形位公差孔与标杆中心纵线垂直度≤0.1mm,形位公差孔与标杆中心纵线垂直度≤0.1mm;确保定位装置无塑性变形。
S12:打磨底盘连接锁、支耳安装面,保证平面度≤0.1mm;
S13:找正车辆纵向对称面,与原始位置数据重合,并标识;
S2:结构件与定位装置组装;
S21:在地面装配区,将支耳通过2个大芯轴定位,用锁紧螺母与焊接支架固定在一起,形成第一装配体;
S22:将小芯轴固定在焊接支架上,再将尾部连接锁分别穿在两边的小芯轴上,然后分别用垫片加螺栓固定,形成第二装配体;
S3:将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装配的组合体,起吊到车辆大梁上相应位置,将组合体与底盘下支点连接;另一端使组合体焊接底面与车辆后梁贴平,间隙≤0.1mm,分别拧紧固定支耳的锁紧螺母及固定尾部连接锁的螺栓;
S4:借助经纬仪,利用定位装置上的2个测量柱及2个标杆,与底盘纵向对称面进行比较,并做相应调整,直到重合,确定定位装置位置,同时以满足设计对支耳及尾部连接锁装配形位公差的要求;
S5:利用监测设备确定定位装置位置,确保定位装置位置尺寸和形位公差符合图纸要求;
S6:点焊定位后,再次复测位置尺寸和形位公差,确保符合图纸要求;
S7:进行焊缝冷却后续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