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状干砂浆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4963.4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迟碧川;罗文斌;王新平;陈伯如;郑阳;商宇飞;代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12;C04B2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李康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砂浆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砂浆领域,提供了一种片状干砂浆的制备工艺,将水溶性热熔胶单独熔化后再与干混料混合获得湿混料,将湿混料粘附于支撑体的平面两侧,冷却硬化后获得片状干砂浆。采用此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对水溶性热熔胶的加热温度,降低制备能耗;同时由于加热时间缩短能够提高砂浆制备效率;并且,本发明所选用的水溶性热熔胶的溶解温度小于100℃,在与无机胶凝材料等进行混合时,混合温度也在100℃以内,不会对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和或其他有机添加剂等造成性能上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砂浆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砂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片状干砂浆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干混砂浆是一种由胶凝材料、集料、添加剂等原料混合而成的干态粉料,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然而其在应用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施工现场加水拌合时产生严重的扬尘污染,二是离散状的产品形态和较大的原料密度差导致组分易离析,分布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种现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利用热熔法制备片状砂浆,如专利EP2994283B1,即在干混砂浆原料中加入水溶性热熔胶粉末拌合形成新的混合料,通过对混合料加热,使其内部的水溶性热熔胶熔化,然后将上述混合料在模具中压制成片状后进行冷却,从而借助固化的水溶性热熔胶使其他砂浆原料固结成一体。上述方法制备的片状砂浆在应用时遇水便会迅速溶化成湿浆状态,然后可进行与传统砂浆相同的施工作业。片状砂浆在应用时不存在粉料拌合环节,因此避免了扬尘污染。另外,片状形态使原料组分均匀度获得有效保持,从而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质量稳定性。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存在显著的不足之处。由于将水溶性热熔胶粉末预先与其他砂浆原料混合后再进行加热,为了使水溶性热熔胶能够熔化,需要克服包围在其周围的其他原料形成的热阻,由此,加热温度必须显著高于水溶性热熔胶自身的熔化温度。较高的加热温度会产生两个负面效应:一是制备能耗高,二是产品性能下降。例如当水泥受热温度超过100℃时会导致凝结时间急剧缩短,出现假凝现象,而砂浆中的其他有机类添加剂在超过100℃时也经常会出现变色、脆化等变化,进而对砂浆性能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片状干砂浆制备工艺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制备能耗显著降低、对原料性能影响较小的片状砂浆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水溶性热熔胶单独熔化后再与干混料混合获得湿混料,将湿混料粘附于支撑体的平面两侧,冷却硬化后获得片状干砂浆。具体地,采用以下步骤:
(1)将无机胶凝材料和集料进行混合,获得干混料;
(2)将水溶性热熔胶加热溶化获得胶液;
(3)将步骤(1)中的干混料与步骤(2)中的胶液混合,获得湿混料;
(4)将步骤(3)中的湿混料粘附于支撑体的平面两侧,获得湿态片状砂浆;
(5)将步骤(4)中的湿态片状砂浆进行冷却,使其硬化,获得片状干砂浆。
进一步地,干混料中还可以加入掺合料、添加剂和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干混料按重量份计,包括:15-70份无机胶凝材料、15-85份集料、0-30份掺合料、0-10份添加剂,0-6份纤维;
优选地,包括20-50份无机胶凝材料、35-75份集料、0-15份掺合料、0-5份添加剂,0-3份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为纤维素醚、可再分散乳胶粉、早强剂、缓凝剂、防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水溶性热熔胶的熔化温度为35℃-100℃。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水溶性热熔胶为聚乙二醇、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多糖类胶粘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