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4726.8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豪;陶晶;陈强;袁其振;杨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云天化纽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53/00;C08J5/22;H01M2/14;H01M2/16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霍本俊 |
地址: | 4011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烯烃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10‑3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40‑6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90‑120万;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1wt%~50wt%的乙烯单体。本发明能够解决聚乙烯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问题,达到更优的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热收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隔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烯烃微多孔膜用于精密过滤膜、电池用隔膜、电容器用隔膜、燃料电池用材料等。这些用途之中,用作电池用隔膜、特别是用作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情况下,聚烯烃微多孔膜要求离子透过性优异、机械强度优异等。
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对于面向近年的高容量电池的隔膜要求“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以及“低热收缩性”。
“低闭孔温度特性”是指,电池内部因过度充电状态等而过热时,隔膜熔融,形成覆盖电极的被膜而阻断电流,由此确保电池的安全性的功能。已知在聚乙烯微多孔膜的情况下,闭孔温度、即表现熔融特性的温度大约在140℃左右。但是,为了尽早阻止电池内部的失控反应等,熔融温度越低越好。
“高破膜温度特性”是指隔膜即使被加热到熔融温度以上也不发生膜裂的性能。进一步,“低热收缩性”是指即使被加热到熔融温度以上,热收缩性也小的性能。为了在熔融后也维持形状,并保持电极间的绝缘,这两者都是必需的。
为了保证150℃下的电池安全性,电池隔膜要求具有达到美国标准UL1642“Standard for Lithium B atteries”中规定的电池安全评价标准的性能。该评价通过在150℃的烘箱中将隔膜保存10分钟而进行。为了达到该标准,期望隔膜在130-140℃下熔融而无孔化,并且即使被加热到150℃以上,也不发生破膜,并且尽量减少热收缩,从而维持形状。
现有技术中,已有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以期获得较低的闭孔温度和较高的破膜温度。但聚乙烯与聚丙烯熔点相差较大,造成两相各自结晶,相容性问题突出,进而影响稳定地获得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热收缩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聚乙烯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问题,达到更优的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高延伸率、低热收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烯烃隔膜,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10-3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40-6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90-120万;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1wt%~50wt%的乙烯单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第一聚乙烯占比8wt%-20wt%,第二聚乙烯占比5wt%-20wt%,第三聚乙烯占比60wt%-87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2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5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100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乙烯的熔点≤126℃,热焓为≤157J/g;所述第二聚乙烯的熔点为132-137℃,热焓为192-202J/g;所述第三聚乙烯的熔点为135-142℃,热焓为≤173J/g。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3wt%~20wt%的乙烯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云天化纽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云天化纽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7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