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4448.6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宝诚;张义伟;龚灿;姚吉椽;李松珂;金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6;B07C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技术 软管 质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机器视觉技术在软管产品生产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保证软管封尾检测的充分性、准确性,最大可能的减少缺陷软管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采用本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既能实时检测每根软管,同时能在线剔除缺陷软管,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覆盖面,确保了每根软管都经过检测,大大降低了缺陷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技术在软管产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业的发展,软管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得到很大提升,其用于包装具有质量轻、结实耐用、可回收、易于挤取、易于携带、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膏状产品的包装,如各种药膏、果酱、软管、化妆品等。同时,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生产效率、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产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目前,软管产品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采用高速灌装封尾一体机进行软管产品的灌装和封尾。然后,软管产品灌装后的封尾工序对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封尾良品率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软管产品时,灌装机滴膏、加热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气压过大或者过小以及切刀变钝等,都有可导致后续封尾缺陷,如:开口、破损、露膏、偏光、缺角、边线粗糙、偏光、假爆等。目前,生产商为了解决软管封尾缺陷问题,在调整灌装封尾一体机各项性能参数,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的同时,还在后端增加人工对封尾质量进行检测。由于灌装速度较快,生产工人只能检测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软管产品没有经过检测就进入外包装工序,进而流入市场,从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保证每根软管产品都经过充分性的、准确性的封尾缺陷检测,并将缺陷产品在线剔除;最大程度的减少有封尾缺陷的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使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保护企业及其品牌形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软管封尾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套人机界面、三套图像采集组件、一个控制器、一个激光传感器、一个报警器和一个剔除单元;
其中,人机界面,被配置为用于实现人机交互,与控制器通讯实时显示工业相机采集的图像以及系统运行信息,并通过其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三套图像采集组件,分别为前侧图像采集组件、后侧图像采集组件和顶部图像采集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采集图像;
控制器,被配置为用于负责执行工业相机触发、光源开启、剔除执行和声光报警控制,包括三个图像采集通讯接口、以太网通讯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和核心控制单元;三个图像采集通讯接口分别与前侧图像采集组件、后侧图像采集组件和顶部图像采集组件通过线路连接,核心控制单元分别与人机界面、以太网通讯接口、三个图像采集通讯接口、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线路连接;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与激光传感器、报警器和剔除单元通过线路连接;
激光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负责检测产品是否到达检测位置,如果产品到达检测位置则向控制器发送到位信号,控制器接到信号后发送开启光源和拍照指令;同时还被配置为用于进行产品计数,产品每经过一次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就向控制器发送一次脉冲信号,根据控制器累加脉冲数量就能够实时计算出机器生产产品的数量;
报警器,被配置为用于缺陷产品时进行报警提醒,当有缺陷产品时报警提醒生产工人查看缺陷原因,及时调整机器参数;
剔除单元,被配置为用于进行缺陷产品的在线剔除,当缺陷产品到达剔除位置时,剔除单元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直接将缺陷产品剔除。
优选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调节固定块、图像采集组件支架、软管、带刻度支柱、导向轴底座和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访问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节奏点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