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装置及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4095.X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震;张延磊;谢阳光;刘明耀;张超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9/00 | 分类号: | D05B59/00;D05B4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双娇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装 缝纫机 | ||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及包括该绕线装置的缝纫机,该绕线装置包括绕线器,绕线器包括用于套设梭芯并带动梭芯转动的绕线轴,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缝线的过线机构和设于过线机构处的压线机构,缝线经过过线机构送往置于绕线器上的梭芯处,压线机构能够作用于经过过线机构的缝线并使缝线在过线机构处停留预设时间。通过在绕线器启动后,由压线机构和过线机构相配合短时间夹持固定缝线,利用绕线器带动梭芯的旋转实现将起绕线头收紧缠绕在梭芯上,使得梭芯完成绕线后不存在外露的起绕线头,从而避免了梭芯在使用时与梭壳产生过大的摩擦力,能够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缝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及一种包括该绕线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纫面料时,由旋梭和机针相互配合以将底线和面线互相交织连锁缝纫在面料上,从而形成线迹。底线一般较短,因此在缝纫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更换梭芯以及对更换下的空梭芯进行绕线。目前已有绕线割线一体的绕线器,例如,公告号CN20559092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割线一体绕线器,公布号CN107460655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需预绕线的梭芯绕线装置,都集成了绕线和割线功能。
参见图1,现有绕线割线一体的绕线器1,将绕线衬垫11固定套设在绕线轴12上,割线刀13固定在绕线衬垫11上,且割线刀13与绕线衬垫11之间形成有夹线间隙。绕线时,将梭芯2套在绕线轴12上并置于割线刀13上方,绕线轴1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槽121,该固定槽121中固定安装有卡簧14,卡簧14的中间部分沿绕线轴12的径向向外突出于绕线轴12并与梭芯2相抵接,通过卡簧14的作用力使得梭芯2与绕线轴12相对固定,绕线轴12受驱动而转动,并带动绕线衬垫11、割线刀13及梭芯2同步转动,从而可将缝线缠绕在梭芯2上。绕线结束后,将梭芯2从绕线轴12上取下,然后将缝线夹持在割线刀13与绕线衬垫11之间的夹线间隙中,再将缝线用割线刀13割断。因此,割断后的缝线线头会被夹持在所述夹线间隙中,虽然由此可在下次绕线时免去预绕线,实现自动绕线,但也会存在起绕线头过长的问题。梭芯2完成绕线后,起绕线头外露,过长的起绕线头会导致梭芯2在使用时与梭壳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容易产生卡顿,使底线张紧力变大,造成缝制错误,严重影响缝纫机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起绕线头收紧缠绕在梭芯上的绕线装置及一种包括该绕线装置的缝纫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器,绕线器包括用于套设梭芯并带动梭芯转动的绕线轴,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缝线的过线机构和设于过线机构处的压线机构,缝线经过过线机构送往置于绕线器上的梭芯处,压线机构能够作用于经过过线机构的缝线并使缝线在过线机构处停留预设时间。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绕线器是否启动的检测件和与检测件相连接的控制器,压线机构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压线机构动作。
优选地,绕线器包括可拨动的压臂,压臂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变换,使绕线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或工作状态;检测件为设于工作位置处的开关元件或感应器。
优选地,过线机构包括第一过线件,第一过线件设有供缝线通过的第一过线孔以及沿第一过线孔的径向设置且与第一过线孔相连通的压线孔,压线孔供压线机构通过,使压线机构能够伸入第一过线孔内并将缝线压紧在第一过线孔的孔壁上。
优选地,压线机构包括沿第一过线孔的径向设置并与压线孔相对的压线杆和驱动压线杆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动力件。
优选地,压线机构还包括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的套筒、置于套筒内的弹性件和沿套筒的径向伸入套筒内的卡接件,套筒套设于压线杆远离压线孔的一端,弹性件弹性顶压于套筒与压线杆之间,且压线杆与卡接件相抵持,动力件与套筒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