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3495.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杜希文;康雯婧;秦若涵;张兴华;刘辉;卢遵铭;刘颖飞;刘超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农联天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理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0 | 代理人: | 曹新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叶面 附着力 纳米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利用乙酸银、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氨、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pH值合成纳米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丙三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三乙酸甘油酯获得了植物叶面高附着力的纳米银。本发明制备纳米银的原料无毒无污染,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较小且相对均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生物医疗领域可用于抗菌剂、检测剂等。此外,该纳米银溶液在植物叶面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在农业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农药用量可达337万吨。研究表明,只有10%-20%的农药能留在植物表面,发挥杀菌灭虫的作用,其余80%-90%的农药则会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中,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发具有叶面高附着力的低毒性农药成为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银是一种古老的杀菌材料,早在1994年,就有日本学者开展银对作物病害防治的研究,发现银与其他农药相比,在植物中积累量小且具有高杀菌活性及哺乳动物低毒性的特点,因此,银作为无机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林等领域。与块体材料相比,纳米银颗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杀菌活性好,金属利用率高,有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杀菌剂。
纳米银常见合成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还原法三类,其中,化学法包括湿化学法,该湿化化学法是指在金属前驱体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及表面活性剂,来防止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合成的纳米颗粒尺寸均一,且分散性良好,有望实现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方法。
目前,湿化学法合成纳米银中常采用硝酸银作为银源,水合肼、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三者均属于易制爆化学品,且水合肼具有高毒性,不利于纳米银的绿色合成及农业应用。因此改变银源、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探索一种绿色高效的纳米银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如何提高纳米银在叶面的附着力,使其长效杀菌灭虫,也具有重要的农业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银避免湿化化学法制备纳米银过程存在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供一种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该作物叶面高附着力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在室温下,取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至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氨完全溶解,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氨浓度范围为1-5g/L;
步骤2,向步骤1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再加入浓度为的还原剂;
步骤3,向步骤2溶液中缓慢滴加0.05mol/L的乙酸银溶液,继续搅拌5h,得到纳米银溶液。
步骤4,在步骤3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1小时,获得叶面高附着力的纳米银。
进一步地说,所述室温为23-28摄氏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还原剂包括浓度为1mol/L的抗坏血酸。
进一步地说,所述调节溶液pH值为12-14。
进一步地说,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丙三醇、三乙酸甘油酯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进一步地说,所述表面活性剂质量占溶液质量的0.5%-3%。
进一步地说,所述丙三醇质量比为1%、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0.5%或三乙酸甘油酯质量比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农联天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农联天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随车轮胎内侧损伤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黑豆糖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