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2854.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丁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本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F16K3/314;F16K27/04;F16L59/16;F24F11/7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道智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6 | 代理人: | 游富英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矢量 通风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涉及流体空气通风变换方向和变换量的矢量通风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风道转换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四个风道进出口,所述风道转换器包括转换芯,所述转换芯包括芯筒和设置在芯筒内、可上下移动的内芯;所述芯筒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箱体上的四个风道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芯筒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中的一个连通;通过内芯相对于芯筒位置的上下移动转换通风道道。可以快速、稳定的切换通风道道,使得送气在不同出口吹出,实现通风风向的改变,达到快速更换空气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空气通风变换方向和变换量的矢量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
背景技术
通风领域、空调领域、消防通风领域、环保通风领域、军用坑道及人防通风领域都会遇到通风转换的问题,
目前,由于空气流体通风方向和变换量方面一直有困扰,比如在大型商场的空调运用方面,想达到夏季空调冷风从上侧出口吹出,冬季暖风从下侧出口吹出,或者为更快达到降温或升温的目的,交替将冷风或热风从上下出口吹出。
在实际应用方面如果想达到上述目的,经常需要增设大量通风管路和转换切换阀门,当错误操作或多位切换阀门不能运行到位,以及密封不良,就会导致空气通风交叉干扰和通风不畅,严重的会造成成套系统奔溃。
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对空气通风矢量的系统高效性、智能性、可靠性配套组件需求更加迫切。
特发明出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以更好地为通风领域、空调领域、消防通风领域、环保通风领域、军用坑道及人防通风领域等通风方向性和通风风量(矢量) 提供可靠智能高效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空气通风领域改变通风道道需要增设大量通风管路和转换切换阀门进行转换导致空气通风交叉干扰和通风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高效性、智能化的空气矢量通风装置,能够快速、稳定的切换通风道道,实现通风风向的改变。
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风道转换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四个风道进出口,所述风道转换器包括转换芯,所述转换芯包括芯筒和设置在芯筒内、可上下移动的内芯;所述芯筒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箱体上的四个风道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芯筒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中的一个连通;
所述第一风口设有上下两个子风口,为第一上风口和第一下风口;第二风口设有上下两个子风口,为第二上风口、第二下风口;
所述内芯的壳体内自上而下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均设置有开口;
所述芯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第一上风口、第四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第二下风口和第三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当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时,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第二上风口、第四风口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空腔的开口与第一下风口和第三风口连通,形成第四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为空心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状壳体;所述内芯的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平行的隔板,将壳体平均分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所述内芯的四个侧面顺时针方向依次为A侧面、B侧面、C侧面、D侧面;
所述第一空腔的A侧面设有第一开口,B侧面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空腔的A侧面设有第五开口,C侧面设有第四开口,D侧面设有第三开口;第三空腔的B侧面设有第七开口,D侧面设有第六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本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本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