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2688.2 | 申请日: | 201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廉莹 |
地址: | 22600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电线 自动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包括将充电线呈螺旋状缠绕或释放的卷线外筒、拘限充电线在卷线外筒上沿螺旋轨迹分布的自动布线装置、将已经卷绕在卷线外筒上的充电线夹持固定的自动夹线装置。本发明所述的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可以直接抽拉所述充电枪进而带动充电线向外伸出直至所述充电枪可以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为止,充电结束后所述扭转弹簧带动所述充电线再次卷绕到外筒本体的螺旋凹槽上。所述自动布线装置可以在抽拉充电线和再次卷绕充电线的过程中,拘限充电线使其精准的埋设在螺旋凹槽内。所述自动夹线装置可以在抽拉充电线的过程中提前自动解锁,并在再次卷绕充电线的过程中再次夹持固定充电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渐开采殆尽,人类社会对于新能源的需求越加强烈。而对于每天出行都需要的汽车来讲,也亟需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来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两大类新能源汽车:
第一类,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第二类,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上述两类汽车均需要对车辆进行充电,而现有技术的充电桩存在以下问题。充电线伸出充电桩外并且显露出一段距离。但是迎面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充电线显露出的距离是一定的,对于一些大型汽车或者充电口距离充电桩较远的新能源汽车来讲,该部分显露的充电线并不足以支持能够插到充电口,对于距离充电桩较近的新能源汽车来讲,将充电枪插入汽车充电口以后,仍有较长距离的充电线在充电桩外部耷拉着,摇摆不定的充电线容易挂到将行人或者来往车辆上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充电线呈螺旋状缠绕或释放的卷线外筒、拘限充电线在卷线外筒上沿螺旋轨迹分布的自动布线装置、将已经卷绕在卷线外筒上的充电线夹持固定的自动夹线装置。
所述卷线外筒包括固定在充电桩壳体内的固定下臂、设在所述固定下臂右端上方的固定纵臂、设在所述固定纵臂左侧的纳线圆筒、设在所述充电桩壳体上并与所述纳线圆筒同心对齐的中置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纳线圆筒和中置转轴上的外筒本体、设在所述外筒本体外壁上的螺旋凹槽、成型于外筒本体右侧的主动齿轮,所述卷线外筒右侧与纳线圆筒对应处设有扭簧插槽,所述扭簧插槽里绕接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一端与纳线圆筒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外筒本体连接,所述螺旋凹槽右侧下方沿径向设有贯穿所述外筒本体的径向线孔;
所述自动布线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固定纵臂左侧中部的由主动齿轮驱动的传动齿组、设在所述固定纵臂顶端的由传动齿组驱动的横移装置、设在所述横移装置左侧的布线机头、设在所述布线机头内的调程装置;
所述自动夹线装置沿轴向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外筒本体上沿与螺旋凹槽对应处,所述自动夹线装置包括夹线凹槽、设在所述夹线凹槽内的夹线支架,所述夹线支架包括设在所述夹线凹槽侧壁的基础横杆、设在所述基础横杆右端上方的基础纵杆、设在所述基础纵杆上端的夹线卡头,所述自动夹线装置还包括可滑动的设在所述基础纵杆上的纵向滑块、设在所述基础横杆上的由所述纵向滑块驱动进行扣合和脱离的扣合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所述充电线卷绕在所述螺旋凹槽内,所述充电线左端穿过充电桩壳体前端的开口并连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线右端穿过所述径向线孔、纳线圆筒设置,所述充电线与径向线孔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