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2279.2 | 申请日: | 201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7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任启华;李新军;许善军;王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温岭精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76;B21J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环形 锻件 锻造 模具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压箱,所述冲压箱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冲压油顶,所述冲压油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延伸杆。该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通过设置横板、落料孔、废料箱和缓冲垫,使用者在使用设备时,将金属备板3送入本设备内,开启冲压油顶,这些废料在出模时通过落料孔掉落在废料箱内,锻件因为长度较大而不会掉落,如此,出模时废料不会混入锻件内,锻件不会被刮花,免去了使用者的烦恼,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环形锻件是锻造行业中的产物,锻件的一种类型,是金属坯料(不含板材)施加外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的要求变成合适的压缩力的环形物件,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锻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环形锻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种工业制品。
中国专利CN106001366B提出了一种轮毂锻造模具,该模具只需要更换上模芯便能实现由一副模具来锻造不同轮辐形状的轮毂,但是该模具使用中产生大量的废料难以清理,在出模时废料划伤锻件,使用者对此颇为烦恼,故而提出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及其成型工艺,具备锻造时的废料不会划伤锻件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模具使用中产生大量的废料难以清理,在出模时废料划伤锻件,使用者对此颇为烦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锻造时的废料不会划伤锻件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环形锻件锻造模具,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压箱,所述冲压箱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冲压油顶,所述冲压油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五个的上模槽,所述上模板的顶部开设有一端与上模槽相连通的上排气孔,所述冲压箱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五个的下模槽,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一端与下模槽相连通的下排气孔,所述冲压箱的内顶壁且位于冲压油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截断推杆,所述截断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截刀,所述横板的顶部且位于冲压箱的右侧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到横板底部的落料孔,所述垫板的顶部且位于右侧支撑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废料箱,所述废料箱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垫板、支撑板和横板均为不锈钢,所述冲压箱为高碳钢。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匹配,所述上模槽和下模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截刀为镍铬合金,所述缓冲垫为海绵垫。
一种大型环形锻件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金属卷板一份,将金属卷板展开,使用裁切设备裁切为合适长短的板材,为金属备板1;
2)将步骤1制成的金属备板1打磨裁切部位的毛刺,重物压制使其保持平整,不卷曲,为金属备板2;
3)将金属备板2加热,加热温度为800摄氏度,加热环境充氮保护,加热十分钟后取出,然后在半小时内冷却到室温,为金属备板3;
4)将金属备板3送入本设备内,开启冲压油顶,冲压油顶带动上模板下压金属备板3,金属备板3在右移中不断被塑形,金属备板3移动到截刀下方时截断推杆开启,截断推杆控制截刀切断金属备板3塑形中产生的飞边连皮,使用辊压机将塑形后的金属备板3辊压成型,得到环形锻件1;
5)将环形锻件1加热到900摄氏度,加热环境充氮保护,加热十分钟后取出,然后在半小时内冷却到室温,为环形锻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温岭精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温岭精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中继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纸脱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