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32007.2 | 申请日: | 2019-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伟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马云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源头 垃圾 智能 分类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先通过红外光谱仪采集源头垃圾的红外光谱数据,然后由单片机根据其内预存的物质与红外光谱特征峰数据的映射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得到所识别垃圾的物质种类,再由单片机根据其内预存的物质与垃圾分类的映射表进行垃圾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谱仪是能获取波长在780~2500n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的吸收或反射光谱数据的近红外光谱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片机内预存的物质与红外光谱特征峰数据的映射数据库能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片机内预存的物质与垃圾分类的映射表能根据垃圾分类所在国家/地区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通过单片机控制打开垃圾入口电控门,待源头垃圾从垃圾入口电控门进入垃圾识别仓内,单片机控制关闭垃圾入口电控门;
b)使进入垃圾识别仓内的垃圾送至红外光谱仪附近,由红外光谱仪采集该垃圾的红外光谱数据并传送给单片机;
c)单片机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其内预存的物质与红外光谱特征峰数据的映射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得到所识别垃圾的物质种类,然后依据其内预存的物质与垃圾分类的映射表对识别的垃圾物质进行垃圾分类;
d)单片机判断步骤c)所识别的垃圾物质是否属于单一垃圾类别,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打开垃圾入口电控门提示用户检查和重新投放并结束垃圾分类,直至用户纠正垃圾投放错误后重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e);
e)打开垃圾识别仓,使垃圾离开垃圾识别仓后关闭垃圾识别仓;
f)通过垃圾电动移动机构将垃圾送至对应垃圾类别的分类箱处,打开分类箱入口使垃圾落入对应垃圾分类箱中,从而完成一次垃圾智能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g),具体操作如下:单片机判断垃圾识别仓内是否有残余垃圾,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残余垃圾送至红外光谱仪附近,重复执行步骤b)至步骤f),完成对残余垃圾的智能分类。
7.一种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识别仓、红外光谱仪和单片机,所述红外光谱仪设置在垃圾识别仓内、且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所述垃圾识别仓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电控门,在垃圾入口电控门的下方设有向下倾斜的接料平台,所述接料平台由缓冲板和转动设于缓冲板低端的电动滑板组成,所述红外光谱仪位于电动滑板附近,在垃圾识别仓的正下方设有若干分类箱,在所述分类箱的顶部且位于电动滑板的下方设有分类箱电控门,在所述分类箱电控门的顶部设有垃圾电动移动机构,且所述垃圾入口电控门、电动滑板、分类箱电控门、垃圾电动移动机构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滑板与缓冲板的连接处横向设有电动轴,所述电动滑板通过电动轴与缓冲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轴与单片机电连接;在红外光谱仪与电动滑板末端之间设有透明挡板,电动滑板末端与透明挡板的正面相抵接,红外光谱仪设置在透明挡板的背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料平台的高端设有能沿着接料平台的延伸方向直线往复移动的电动滑铲,在所述电动滑铲上设有纳米擦,且所述电动滑铲与单片机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源头垃圾智能分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活动设有若干竖直方向的分类隔板,所述分类隔板将箱体分为若干分类箱,所述分类箱电控门水平设于分类隔板的顶部,所述分类隔板的底部穿设有电动滑杆,所述电动滑杆与单片机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伟,未经朱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0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